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家长要理性对待孩子冲突■朱辉雪

拂晓报 2021-01-18 10:49 大字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3名未成年人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孩子之间发生冲突,49.5%的受访家长表示会干预,8.0%的受访家长不会,42.5%的人会视情况而定。

(1月7日 中国青年报)

当孩子遭遇冲突时,家长应该怎么办?笔者认为应该视情况而定,理性对待。

首先,要认识到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不成熟,认知水平低下,交往中彼此之间发生冲突在所难免。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吵吵闹闹是上帝赐予孩子们的礼物,孩子们在吵闹中长身体,长智慧。打打闹闹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之间的争吵,大多发生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可见,同伴间的冲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经历的阶段,是孩子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家长不妨利用这些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同时,要做好教育引导。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思想单纯,他们在游戏玩耍中发生的一些磕磕绊绊多是无心之举。家长不必过度干预,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引导孩子认识错误,承认错误,一声“对不起”、一句“没关系”,便能使孩子重归于好。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在青春叛逆期,他们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同伴之间,有时一言不合,便能拳脚相向。处理他们之间的冲突时,家长一定要慎重、理性。不能偏袒护短,助长孩子的错误思想和言行,使矛盾升级演变成欺凌事件,也不能简单粗暴横加干预,比如,限制孩子和同伴交往、不问青红皂白责骂殴打孩子,更不能觉得孩子吃亏,误导孩子“以牙还牙”对等报复。家长一定要弄清原因,明确是非,厘清责任,以说服教育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配合学校做出公平公正的处理。

此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平时的言行举止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家长要树立好以“与人为善,与邻为伴”的榜样示范。用良好家风,积极营造守望相助,和谐共处的邻里关系,向孩子讲好“三尺巷”和“负荆请罪”的故事。让孩子养成善良、宽容的美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各类冲突。 

新闻推荐

一天并非是24小时

人们总觉得,假期的日子很短,上班的每一天都很长。事实上,如果忽略心理感官的干预,用科学手段去丈量时间,就会发现我们历经的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