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辣眼”建筑 成“城市伤疤”
外形像花棉被、肝脏的大剧院,形似“巨人接吻”的娱乐设施,山寨国外城堡造型的酒店,拙劣模仿天坛的杂技剧院……近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评选的2020年度“中国十大丑陋建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作为公共文化产品,建筑理应接受公众审视。“中国十大丑陋建筑”已发布十年,从今年上榜的作品看,刻意具象的设计作品依然占据多数:为表现世界主题的地球仪造型、讲述地方爱情神话的巨人情侣形象以及把山脉、蜂巢简单仿生放大的设计作品,都是具象建筑之“丑”的典型。这些建筑无视雕塑和建筑之间的专业界限,无视周边环境、人文发展的协调,某种程度上已对城市景观形成“视觉污染”。
在今年的评选中,南京蜂巢酒店由于外观全金,极度闪耀,大堂内奢靡的土豪风设计,被指设计理念中传递不加节制的拜金价值观;长白山天地度假酒店也因不菲的造价、夸张的形式,被斥为“画虎不成反类犬”。
一些建筑之“丑”,不仅体现于眼前,更暴露出隐身于后的“丑”——资源浪费、权力滥用以及建筑行业乱象。我们看到,在此次舆论对丑陋建筑的质疑与批判中,除了对其外形的吐槽,人们也在质疑:这些丑陋建筑是如何顺利通过政府审批的?在项目决策过程中是否存在“拍脑袋”?缺乏民意支撑的建筑项目是否是在肆意践踏民众生活空间?
丑陋建筑评选不断引发民众对什么是“好建筑”、什么是符合时代风貌建筑的深入思考,也对地方政府、甲方及设计师等所有参与者形成一种公共性舆论的“威慑”力量。这股力量有助于鞭笞建筑乱象,推动建筑传承创新。
当前,我国城市正逐步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质转变,如何更好地促进建筑为城市服务,为社会公众传递积极影响,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如此,才能在国民审美升级的同时,让更多“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成为中国名片。
潘晔 据《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推荐
近日,多位市民反映称,他们在贺兰县沙海路一家名叫菲尼英语的教育培训机构给孩子买了不少课程,谁知1月8日当晚,负责人就在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