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家” 女性间的共鸣力量
原创 编辑部 假杂志戴显婧的长期女性影像文本创作计划《她在家|Women at home》开始于2016年,尽管中途因各种原因停止,但她对于自己以及女性的观察和探索并未停止。2020伴随着疫情,人们在较长时间的蜷缩之下,自观、内省的状态也更为活跃,她重新拾起相机,走入女性的家中,与她们彼此分享不可言说的秘密、欲望,试图探寻亲密关系对自我成长的关系,这种身体力行下建立的信任,以摄影和文本呈现,是一种彼此的关照与共鸣。我们与戴显婧在即将结束的2020年末,聊了聊这个系列的拍摄故事。
受访、摄影 / 戴显婧
采编 / 周光源《她在家|Women at home》这个项目的前身名为“三十岁的波动 | Thirties as wave ”,最初开始于2016年的夏天,那时的我刚辞职,同时也结束了一段情感关系,忽然多出了很多时间来思考当下。这几年的生活状态依旧充满变化,可始终没变的是对自己及周围女性的观察和探索。摄影这件事于我而言一直是一个观察世界及表达思考的方式,于是我重新拾起相机,继续将这个项目进行下去。那段时间,总是和朋友们在一起聊天,并且发现女性在一起聊的内容很多都和情感有关,也许是大家都到了一个年龄阶段,褪去了一些年少轻狂,多了一份自嘲和释然。20162020// “不确定性和变动的现实对我来说很珍贵。”
2020年,是一个让所有人都接近真相的一年,一个加速主义的一年。
生孩子对我来说是一个探索存在本身的过程,以自己为通道。从2016年怀孕到现在,我经历了不同的亲密关系,如今是一个开放的独居状态。观察这个自身所处的宇宙对我来说是永不间断的工作,写作或电影成为了其中一种手段和表达。这几年里还有一件事我觉得很幸运,就是结识了我的老师,有句话说“学生准备好了,老师就会出现”。
不管是生小孩、生活、工作还是亲密关系,我觉得都是试炼我自己的方法,不确定性和变动的现实对我来说很珍贵,很多人也许不一定会视这个为一种财富或机会,但我现在很欢迎生活中的多样、无常和复杂。我试图进入一种开放接纳的、同时又独立而流动的状态。
Agnes Shen 34岁 自由职业 已育独居
那会儿好友Agnes怀孕了,我也正好不上班,就想去看看她,当时新入手的新相机,就带着相机去找她,她的家在典型的上海弄堂里面,她从三楼走下来给我开门。怀孕对女性来说一定是重要的时刻,而影像作为记录的载体,可以记录下当下的样子。我和她交谈,并且拍摄了她在家的样子。当天拍完之后回去看照片就还挺喜欢的,后来好像又去了一次,等这两次拍完之后,边听着我们的录音边看着这些照片,让我意识到可以认真对待一下这件事情,之前的摄影创作更多在于风景,街头,生活日常,而肖像环境类也一直没有尝试过,所以我又继续拍了一些女性。// “我们在试炼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关系,不想渗透并占有对方。”
我觉得亲密关系就有点像演戏,你碰到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给你的反馈,或者你演完每个角色,都会有那个角色的一部分长在你的身体里,然后你就会发现你性格中也有了那个角色的部分。
当我遇到我老公时,他说,只有你可以接纳我想要的自由状态。对我来说也一样,这也许就是我们认为的对的婚姻状态。我们两地生活,他在台北,我在南京。我们在试炼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关系,虽然领了结婚证,但和单身生活没有太多区别。婚姻并没有把我们捆绑住,也不想渗透或占有对方。我们的婚姻建立在需求、人生目标、利益及价值观一致的基础上。一起做点事,一起承担彼此家庭需要的社会关系。爱本身是很纯粹的,可能是一天,也可能是三十天,爱和婚姻并不需要挂钩。爱,性,婚姻,都可以分开。当然,这样的话我不会在我妈面前说,仍然不是社会大多数认可的。
有了小孩之后,自我势必要被蚕食掉的,这是老天砸给你的一个礼物。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成为我去感受孕育过程,并将孩子作为样本去看自己的方式。
陈元元 38岁 大学教师|表演工作者 已婚已育独居
她们大多数都是媒体,文化艺术,自由职业的领域,在一线城市生活,有着多元的思想和视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和她们都有着各式各样的相似之处,所以交谈的共鸣感就很强。在当时的那段期间,由于处于一种情感的分离带来的阵痛,所以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对自我认知的思考,借这样的拍摄过程,我们之间分享了很多不可经常言说的情感经历,我在其中感受到了一种自我疗愈,似乎这种身体力行的状态能够减轻痛苦的面积。// “太亲密的关系是一种负担,喜欢保持得体的距离。”
我是一个比较冷感的人,克制、平和,理智压制情感,很少被外物所干扰。对情感本身也没有过多期待和渴望,亲密朋友不是很多。太亲密的关系对我来说是一种负担,我更喜欢保持距离感,这份疏离能让人保持得体。我和我爱人恰好在对的时间和地点相遇,小十年间两人的步调也还能保持一致,这是一种幸运。
我在亲密关系上保守、谨慎,与之相反,我又受到强烈的好奇心驱动,在事业上追逐未知和不确定性。工作性质导致我需要在复杂的情况中聚焦并快速找到一个切口进入,去打破一些既定的认知规则。输出和唤起情感认同,也恰好弥补了我个人层面对情感的疏离。
陈小堂 32岁 品牌策划及咨询公司创始人 已婚同居
项目中间搁浅过,今年因为疫情,让每个个体乃至社会都在接近真相,窥探和内观自我。而在我能更好地与自己相处并更换了新的居住城市之后,项目又重新启动了。也是受到身边的很多朋友的鼓励。慢慢地,我通过回顾之前创作的和当下创作过程中发现的种种细节,我开始聚焦在亲密关系与女性成长,独立的影响这件事情上。不论是怎样身份的女性,情感占据的位置都挺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找寻我自己的经过和答案。所以当主题确定之后,拍摄的方式,内容,采访内容的设定及最终的取舍都会有了更清晰的指向。// “人生至今最平静幸福的状态:有爱人,有家人,有想做的事。”
被拍摄这组照片时是2016年,我的妈妈还在。现在,妈妈走了快两年,我也成为了妈妈快三年。
一年内我经历了生与死,给我留下了一阵子的PTSD,当人沉入最黑暗的深渊时,那就尽情沉入,不然不会有重生的渴望。4年后的现在,竟然发现我来到了人生至今最平静幸福的状态:有爱人,有家人,有想做的事。
成年前,原生家庭是滋养力量的养料,成年后,亲密关系就是重要的养料。如果够幸运能找到适合的人,获得的爱和付出的爱,都会足以让自己和对方变得更好,都会更从容更顺;但如果没有那么幸运,就把一切作为反向的功课,但别仅仅谴责对方,那样的话,这场功课也是一无所获——这一切,我都经历了。
爱是需要真实的,先从面对自己的全部真实开始。
徐薇 35岁 艺评人 已婚已育同居
拍摄对象中,有的是朋友,有的也是别人介绍对项目感兴趣的人。对于没有接触过的,我会提前邀约她们喝咖啡或见面聊聊,了解她们的基础信息,更重要的也让她们能了解我,我很感谢她们,因为我发现如果一个事情本身的价值是彼此认可的,信任的建立并不复杂,同时女性愿意去倾诉和表达自己的体验也让我感受到一种纯真的勇气和坦然。
当我走进她们家的时候,透过家中的装修、布置、光线、物品等等各类细节,我能大致感知到这个人在家中的生活状态。我会去想她应该在哪个位置,应该怎样去拍摄。// June
比如June,她住在一个面积不大的公寓里,是那种一开门就能看到底的房子,对于这样结构不复杂,家中摆设也较为简单的环境,我一开始也会有些不知所措,怎样才能拍出她在家里的真实并具备一定符合她的状态的照片呢。今年疫情期间她选择一个人从广州来到北京,她39岁了,与谈了很多年的男友分手,感受到了被欺骗,但也没想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将自己一直没有作为职业的心理学成为了现在在北京的主要工作。她说她的植物都养死了,但一个人在这样简简单单的房子里感受到了很多自由,我能感受到她对于北京的陌生,气候、饮食、语言,会有孤单的时刻,也会有重新迎接新开始的心态。// June
4-5点北京的夕阳很美,我站在了房门处,远观着她,我让她随意姿势,我做了一个虚焦,只有她的一个影子的轮廓,短发,形影单只,却又被阳光沁透着。以及,我发现她们家唯一一个非生活必须品就是墙上的那幅布画,这幅布画的风格很梵高,她在旁边还围了一圈小灯,我能感受到这样的星光点点的绘画可能是她平时生活中的一扇窗户,布画下面有两个红色的椅子,在我看来,那两个红色的椅子就像是正襟危坐的情侣关系,相互对峙的,炙热的。我让她坐下来,然后她的双腿自然而然的搭在另外一个椅子上,这样的自得其所的状态,恰恰是当下她最好的呈现。// “曾以为幸福很难,没想到婚姻里的相互扶持让我能喘气,获得信心,不再害怕。”
30岁之前,也许是受原生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我必须事事靠自己,逼着自己什么都行,我妈要什么我都得给,哪怕自己很辛苦。谈恋爱的时候最主要的目标是当那个“最懂事”的女朋友,不想麻烦对方,也不想让对方觉得自己要求多。所以我经常主动分手,哪怕是对方先冷淡,我也会赶在前面提分手,就好像连这种事都不想麻烦对方来开口。也许是这种疏离的恋爱状态,我没有得到过很亲密、炙热的幸福,偶尔也会哭。
30岁那年我和一位外国人结婚了。婚姻本身的形式对我来说意义并不大,像是一场持久战,关键是找到对的人,有靠谱的战友,就没有那么怕了,一起上上下下。他为了我能够去欧洲定居找了固定的工作,每天8个小时扎在电脑前面,告别了他曾经的自由职业。结婚快4年,婚姻里的这种互相支持,让我可以喘气,可以休息,学会跟自己及周围的人“示弱”,得到了信心,放下过去的包袱,活得更诚恳,接受自己没有挣那么多钱,也接受自己当下就是不想在职场里打拼。虽然在外人看来,我的生活可能更慢,甚至停滞了,但是我却觉得自己跑起来了。
郑晶 33岁 自由职业 已婚同居
遇到较为熟悉的朋友时,通过摄影的方式反倒也用另一种方式建立更多了解,因为拍摄过程中,我们之间还是会产生一种彼此观看对方的客观感。我们共同营造的这个短暂时间下的场域,让我们的身份从彼此熟悉转化到一种彼此客观的关照,彼此充当了封存秘密,隐私,欲望的载体和对象。唤起了双方在疲于奔命的内卷式生活中,分享当下的思考的热情。20162020// “痛苦都来自于人和关系,直到30岁,开始看见我自己了。”
我从小就对自己的身体没有很大的自信,这也成为了我后来恋爱关系中小心翼翼、不自信的来源。曾经的自我是建立在他人对我的评价上的,年轻时候我很难对自己有笃定和系统的认知,恰好在接近30岁的时候我才逐步意识到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例如以前自以为有社交恐惧,这次疫情的长期独处后,我才发现并不是,我其实很喜欢热闹,喜欢人和人面对面地交流,我很珍惜的人和人之间的连结是通过频繁而真实的互动带来的,而并非社交网络。
我意识到自己很多痛苦都来自于人,来自于关系,而非物质和事业方面的野心。当那些痛苦到达某个顶点,当你拼尽全力从深渊里爬出来,抽筋扒皮的过程也是突破自己的过程,视野的跌宕起伏让人更能看懂自己,看清本质。
现在我和朋友合租两年半,其实和室友关系也属于亲密关系的一种,甚至更符合我理想中的男女关系——各自独立,又亲密,彼此在有需要的时候,扶持对方一把。稳定的寄托、陪伴和信任,是我对亲密关系的期待。
贺伊曼 30岁 经营餐厅|作者 单身合租
我所拍摄的女性中,很多都是单身独居。如果问我怎么去理解这个现状,我认为,当下的互联网解决了很多女性原本在生活中需要通过男性协助的一些事儿,大量的服务已经被技术所替代。同时,她们选择独居也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而精神层面的自我探索也很丰富,对于另一半的需求也不再只是单一的需求,宁愿单着也不凑合是很多单身独居女性的写照。她们通过兴趣爱好去享受孤单、分担寂寞。但与此同时心中仍然渴望爱与被爱,只不过更淡然了一些,不强求。// “我对我的情绪和感受越来越放纵,需要不断试错去了解我是谁。”
你知道我眼中的爱情是什么吗? 是我永远能在对方的眼睛里看见星星。我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者,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一个任性的理想主义者。而且我三十岁之后对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越来越放纵。我得不断试错去了解我自己是谁。我坚持不变成一个正常人,只想成为我想成为的人。
独居生活很好,哪怕有另一半,亲密关系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一起生活。我不喜欢我的生活秩序感被破坏,比如我就是喜欢在屋子里点蜡烛,喜欢香水,喜欢家里永远摆放着玫瑰。我希望保持足够的自爱才可以更好地爱对方。不开玩笑地说,李佳琦是我的人间烟火,给我恰到好处的陪伴感。他不会和你吵架也不会干扰你的生活,但他就是一个屏幕上的活人,还能鼓励每一个女性做自己。
周舟 34岁 艺术行业从业者 非单身独居
这个项目会是一个持续的状态,接下来也会涉及更多行业的女性,收到了一些女性给我写的邮件,很感动。也希望更多有兴趣的人,都可以找我聊聊。更多完整作品呈现请至戴显婧个人公众号“小风景”浏览戴显婧 Amos Dai
1988年出生于南京,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曾供职媒体多年,现从业互联网,也始终是一位摄影师。在快节奏的商业领域中,让视野触及更广泛的社会现实面貌,更真实的人物群体,洞察人与事的多样性;同时,在个人艺术创作中,不丢失直觉去感知周遭,形成个人的表达方式及影像风格。在职业与个人创作之间,充满交织的关联与多样的观察视角,快与慢,进与退,现代与传统,这恰恰也是当下社会形态的一种缩影。于是,以个人体验与经历作为方法,持续洞察并融入当下的多重与碎片化,结合摄影与文本等表达手段,不断呈现自己在探寻真知与未知上的所见所得。
2018年,出版第一本摄影书《Whatever New York无论纽约》,这是她策划的“placesplaces无处之处”系列摄影书的第一本;
2018年,“波动”女性肖像系列作品(即“她在家”项目前身),参加第三届北京摄影双年展;
2018年,参加连州国际摄影展“时间之风”单元;
2019年,杭州,平行空间,“风吹时”三人展;
2020年,延续着2016年“波动”女性肖像系列,开始创作“她在家Women at Home”女性影像文本计划。
摄影项目及作品曾被众多媒体刊登及报道。
「假展览」接受投稿。本栏目作品均有机会在「假杂志图书馆」空间展出或进入「假杂志出版计划」名单。邮箱:jiazazhi.editorial@gmail.com
原标题:《戴显婧: “她在家”,女性间的共鸣力量》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直播带货“创收流量”还得“守规遵则”来源:南方传媒书院作者:易萌张杏聂伟2020年11月28日,罗永浩在“交个朋友”直播间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