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饭桌上的叮咛

甘南日报 2020-12-10 08:26 大字

陈甭

最忘不了的是儿时的饭桌,忘不了饭桌上父母的叮咛。

我们一家四口人,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算是村里一个少有的小家庭。全家人一起吃饭时,父亲固定坐主位,母亲一般坐副位,我和姐姐则坐在对面的长条凳上。母亲常常要捧菜、添饭,来来往往,坐下来吃饭的时间不多。每次吃饭,父亲不动筷,我们是不能顾自先吃的。

家里来了辈分比我父母大的客人,父亲就坐到了下手,或者像我和姐姐一样坐在条凳上了。我有两个伯父,一个叔叔。原先我祖母跟大伯家一起吃住。大伯母去世后,每年有3个月时间,祖母轮到在我家吃饭,主位成了祖母的专座了,全家人每餐都细心地陪着吃。

有时客人多了,一张大方桌坐不下,我和姐姐趁机出去,捧着饭碗到伯伯、叔叔家去串门。放在平时,父母亲是不会允许小孩子吃饭时出去游荡的。

我的父亲、母亲都读过高小,在当时的农村算是有文化的人了。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我家一直由善良能干的母亲做主,但是家里来了客人都由我父亲出面招呼,吃饭时母亲有意无意不上桌陪饭,表示我父亲是一家之主。母亲心思细,顾脸面。

来了会喝酒的客人,父亲就拿出自家做的米酒或番薯烧酒来招待。父亲酒量很小,平时滴酒不沾。有些客人爱喝酒,父亲就陪着喝一两盏小酒,然后就以茶代酒,一直陪到客人喝好酒后才一起吃饭。

好菜,也就是肉菜,一般会摆在离客人近一点的地方,吃饭时父亲会一次次招呼客人吃肉,自己却一直吃着素菜,见客人不吃肉就会自己夹起一块最小的或挑点肉皮,带头吃起来。那时候肉很贵,平时我们都吃不起。

父亲陪客人吃饭,一定要等到客人吃好饭后才放下自己的饭碗,即使有些客人胃口比自己大,父亲也会磨磨蹭蹭地等客人吃好。

客人的饭是母亲帮着添的,母亲也一般会先让客人吃饱再自己吃,表示一种礼节。

父母亲告诉我们,吃饭时要左手扶碗,右手握筷,细嚼慢咽,不许翘二郎腿,不许大声说笑。父母常说,坐要有坐相,吃要有吃相,特别是出门做客人(走亲戚)的时候。吃菜要就近的吃,好菜尽量少吃或不吃,也不能挑肥拣瘦,专吃一碗对意的菜。举着的筷子,也不能游来游去,半天不夹菜。吃好饭后,筷子也不能搁在空碗上,主人还误以为你没有吃饱呢。

小时候孩子们除了盼过年,就是盼着喝喜酒,酒桌上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鸡鸭鱼肉。长到八九岁后,主人邀请父母去喝喜酒,父母就推说自己有事走不开,有意差遣我和姐姐去参加。父母是心疼我和姐姐,想叫我们多吃一餐好食。不过,母亲又怕大人不在身边,小孩管不住嘴,一见到鸡鸭鱼肉就会狼吞虎咽,一副饿煞相,事先会煮一锅番薯、芋艿当点心,让我们先垫垫肚子,到了酒桌上胃口就小多了,吃相也文气了。

淳淳家风,浓浓爱意,儿时的粗菜淡饭中我吃出了别样的味道。

(摘自《人民日报》)

新闻推荐

列车保洁捡到钻戒上交慢被罚 长沙南站:保洁公司按制度罚的

列车保洁员工捡到一枚钻戒,16分钟后上交,被所属保洁公司以“未及时归还”为由罚款500元。事发长沙南站。据湖南电视台都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