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流淌在心中的爱 读周养俊先生长篇小说《浐河岸边》

西北信息报 2020-11-13 08:08 大字

“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浐河岸边》的故事从晓龙与秋月意外相遇写起。这是两个生长在浐河岸边的少男少女,一个家住金玉村,一个家住薛家坡,虽说是两个自然村,实际相距也就一里多路。从小学开始,俩人就在一个班,直到初中毕业。上学的时候俩人就互相喜欢,晓龙喜欢秋月眼睛大、鼻梁高,特别是脸上的两个小酒窝和一对黑油油的长辨子;秋月喜欢晓龙干净整洁,浓眉大眼、皮肤白净和个子高。总之,“情人眼里出西施”,都觉得对方哪儿都好,一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可是一说到彩礼就话不投机了,不但两家大人的话说不到一块儿,他们俩的心思也是各怀彼此。

《浐河岸边》的故事也围绕这两个主要人物展开,时间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直到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约有十多年时间。

像晓龙与秋月这样情投意合的恋人,在书中还有好几对,如大力和夏雨、一哲与雪绒、大海和春苗、樱桃和卷毛等。只有一哲与雪绒喜结良缘,但由于雪绒的早逝,有情人也没有走到头,读来让人唏嘘不已。在这些人里面,冯一哲、丁晓龙、王大力是一个班的同学,一哲还和晓龙是同桌,好到穿一条裤子都嫌肥的地步。在他们三个伙伴中,冯一哲和王大力先后跳出农门,都是吃商品粮的国家干部,只有丁晓龙一人留在乡下,但情份并没有因此而渐行渐远,而一直互相帮衬着。不论谁家有了大事小情,不等招呼就都过去了,比亲兄弟还亲。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由于拿不出更多的彩礼,晓龙与秋月这对青梅竹马的恋人没能走到一起。秋月嫁给了樱桃的哥哥志远,樱桃嫁给了秋月的哥哥春耕,乡下俗称“姑嫂换”,又称“交换婚”。这种婚姻来源于古老的氏族外婚制,即两个氏族之间互换姐妹为妻或互换女儿为媳,在封建买卖婚时代曾盛行。但由于经济落后、生活贫穷等各种原因,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婚俗在乡间并未绝迹。

我的家乡长安西部也有这种情况。除了两家互换外,还有三家转亲的,就是由条件大致相当的三家兄妹或姐弟转着相互娶嫁,如买卖、等价交换一样。而家里实在太穷,且又无姐妹换亲的就只有打光棍的份了。如秋月的另一个哥哥夏至,由于再也没有妹妹给他换亲了,后来就给别人家当了上门女婿。换亲这种习俗虽然很少见了,但在农村有些地方,如今姑娘家要的彩礼更高,农村青年打光棍的现象也不在少数。在此作者看似是在写过去的故事,但与今天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由为作者的匠心独具所折服。

说到换亲带来的危害,让人既心酸而又无奈。先说樱桃和春耕的故事,樱桃与卷毛认识很久了,两个人虽然从没有拉过手,单独待在一起的时间也很少,卷毛送给樱桃唯一的东西是一枚毛主席去安源的纪念章。这枚纪念章是瓷做的,彩色,很精致。樱桃一直戴在自己的胸前。结婚那天,樱桃换了一身新衣服,她也没有忘记把纪念章别在新娘装上。到了新婚之夜,樱桃不仅不脱衣服,还把裤带勒了个死疙瘩。春耕要解樱桃不让,双方为此还动了手。从此,为婚姻留下了阴影。与樱桃的反抗相比,秋月和志远的新婚之夜是平静的。新娘用被子捂着头,任由新郎摆布,新郎该做的都做了,一切似乎都结束了。然而志远却意外地发现,他们相爱后没有人们说的那种“红”,眉毛立即挽起了疙瘩,两对新人日后的生活可想而知。樱桃因与春耕长期感情不合,在一次激烈的家庭矛盾中上吊自杀了。秋月和志远虽然保持着婚姻,但两人都心存芥蒂,秋月萌生了出家当尼姑的念头,将一门心思放在了礼佛修庙等佛事上面,夫妻两人同床异梦。

还有大力,本来爱的是夏雨,却阴差阳错与不爱的女人英子结了婚。英子不是一个贤惠的妻子,不但邻里关系处得不好,婆媳关系弄的也很紧张。丈夫大力夹在母亲与媳妇之间,经常搞得心力交瘁。再加上想干些事情,在单位与同僚之间矛盾加剧,后来调到终南公社当了一把手,本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竟大业未成染疾而去,不能说和家庭没有关系。大海和春苗由于早尝禁果,为社会和家庭所不容。这对恋人最后决定以死徇情,双方一块喝了农药。但意外的是大海死了,春苗却被救活了。最后的结局是历经种种磨难后,晓龙与春苗走到了一起。由于都有着共同的过去,可能是惺惺相惜吧,俩人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但由于春苗生的是女孩,又不愿意再生二胎,婆

媳之间也是矛盾不断,为了缓和家庭关系,春苗只好进城卖凉皮去了,将家里这摊子交给了丈夫晓龙。

除了上述这些人物外,还有春苗的弟弟墩子、大

力的妹妹小红,以及杏花、狗娃、三毛等一帮子年龄相差不大的年轻人,都在作者的笔下写得栩栩如生。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他们都一次又一次向命运发起进攻。在丁晓龙的带领下,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浐河岸边办砂石场,到周至黑河边浪金子,还办过砖窑厂,水泥预制厂,并成立了联合工程公司,由丁晓龙担任总经理。

让人感到欣喜的是墩子和杏花的结合。作者深情地写道:“又一个春天来到了白鹿原下,浐河岸边杨柳依依,花繁草盛、莺歌燕舞,一棵棵小草悄悄地从地缝里钻了出来。在一丛丛枯草中亮出了绿色衣裙。”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这对情人经过许多周折走进了婚礼的殿堂,有情人终成眷属。回忆起这些年的坎坷、磨难、困惑、忧伤,晓龙感慨万端、夜不能寐。经常站在浐河岸边,回忆在浐河中学上学的日子,怀念逝去的同学、朋友。他的心就像这悠悠流淌的河水,起起伏伏,滔滔不绝。

其实,这也是作者对自己青少年时代生活的回望。他在后记中说:“在这段困难的日子里,我们这个年龄的年轻人都开始谈情说爱。可是,不少年轻人都在为婚姻发愁,有的因无彩礼钱失去美满的婚姻,有的因父母反对使有情人失之交臂,有的因儿女找不到对象,走上了‘换亲’的路子。凡此种种,一些年轻人因为‘爱’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刚开的花瞬间凋谢了。这绝不是虚构,而是真实的生活。我的几个同学因此与我们分别了,一想起来就感到难过……为了纪念我英年早逝的同学,为了纪念我的青葱岁月。我终于拿起了笔。”这就是作者创作《浐河岸边》这部长篇小说的初衷。

由于我与作者都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而且所处的生活环境基本相同,因而在读这部反映那个时代“农村青年的恋爱、婚姻和家庭的道德伦理”的长篇小说时,不但很快引起共鸣,也分明感到书里流淌的都是爱。因为有爱,这部作品才感人至深;因为有爱,浐河水才滔滔不绝;因为有爱,人类社会才生生不息!

新闻推荐

醉汉醉驾还路怒,惹另一群醉汉敲诈 分别涉嫌危险驾驶罪、敲诈勒索罪,都面临刑事责任

本报讯(记者于涵)11月1日23时许,威海交警六大队接到临港区蔄山派出所转来的警情——中韩路和威海路交叉路口,有人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