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治理校外“小饭桌”需精准定位托管服务

济南时报 2020-11-03 13:58 大字

多年来,藏匿在城区街头巷尾的一张张“小饭桌”成了不少孩子放学后的主要去处。但由于普遍无证无照、行业鱼龙混杂、食品安全风险高等,校外“小饭桌”饱受诟病。而离了这些“小饭桌”,不少家长工作日托管孩子又极为不便。争议之下,到底该如何管?(11月2日法制网)

应该说,所谓的校外“小饭桌”,还是由来已久孩子午间托管难的话题,上班族的孩子吃饭、午休有刚性需求,学校又无法提供,只能放任市场满足,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使得自发“小饭桌”之类在灰色地带非法而合理地存在,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风险。

治理校外“小饭桌”,归根到底还是要解决好午间托管服务,特别是优质安全服务供给的难题,不立足于此,单纯的禁止于事无补,最终都会陷于“关不得、管不好”的困境。

优质安全服务的关键在于服务与消费本身的经济性,即具备安全条件与服务的投入以及为之能够买单的供给关系。“小饭桌”之所以隐患不少,主要还是“因陋就简”的低成本与低收费的低端原始,提供不出安全可靠的服务品质保证。同时,由于校外“小饭桌”服务的零散,无论是基于运营的预期,还是迎合竞争的需要,都缺少加大投入、改善条件的动力,单靠市场自发,很难短周期发育完善。

托管靠市场走不通,而依靠校内同样是难题。中小学生所需要的托管,既有午间托管,也有放学后的延时照顾,学校提供相应的服务,需要提供相应规模的食宿和照管条件,即设施、设备与人员队伍,不但谁来投入成问题,一旦学校将其变成了责任的一部分,如何收费就有了瓜田李下的嫌疑,并且可能加重学校教师额外负担,无法持续,很多地方尝试校内托管最后不了了之,多因如此。

可见,学生的课后托管服务,既不能由学校大包大揽,也不能完全游离在校外放任市场满足,而是需要精准定位托管服务的属性,避免走“两个极端”。找到教育、学校、家庭与市场之间契合点,合理地分摊责任,算好托管成本账,制定好分摊的方式和组织管理的办法,求得各方的最大公约数,走社会组织与学校共建,成本由政府与家长共同分担的路子,为学校教育所用。

如午间的托管,地方与学校应当加大投入,改进学校食宿条件,组织人员提供托管服务,收取必要的费用;如果学校不具备托管基本条件,由财政给予服务一定的补贴、家长也出部分服务费用,由学校会同家长就近购买集中服务,行使监督管理责任,引导市场提供规模化、安全有品质的服务。 (木须虫)

新闻推荐

双11来了,“代拍秒杀”靠谱吗?

双11临近,各电商平台陆续上架低价限量优惠商品,也让隐藏在背后“代拍秒杀”产业链浮出水面。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存在大量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