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静音车厢” 倡导公共文明
□默城
近日,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试点“静音服务”,即为愿意遵守相应行为规范的旅客,提供“静音车厢”的购票选择。据悉,此项服务最早将于12月23日起开启试点。
此次京沪高铁试点“静音车厢”服务,坚持自愿原则,愿意遵守相应行为规范的旅客在12306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等处购票时可自行选择“静音车厢”。这能起到“人以群分”的作用。
这几年,越来越多“在高铁上大声喧哗”“熊孩子哭闹”和“通过电子设备外放声音”的现象,曝光于舆论场,引起口诛笔伐。比如,2017年,有主持人在微博发文呼吁设置“熊孩子专用车厢”引发关注;2019年,一名演员在高铁上阻止他人外放音乐,一度掀起网络热议。表面上看这是噪音问题,本质上则是不同个体在公共空间里的权利冲突。
其实,早在2016年,就有网友提出希望增设“冷漠号车厢”。这里的“冷漠”,并不是指冷淡,不关心,而是希望大家彼此不打扰。它与现在推出的“静音车厢”,实际上是同一个意思,体现出乘客们对安静乘车环境的向往。从更深层次看,大家渴望的是他人对自我正当权利的一种尊重。
现在,高铁公司主导的“静音车厢”真的要来了,这对于大多数追求安静环境的乘客来说,简直是一个福音。
高铁公司把坐不坐“静音车厢”的选择权,交给了乘客。乘客选择“静音车厢”就相当于签了一份公共契约,在享受“静音车厢”带来的安静和闲适的同时,必须遵守规矩,保持安静,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统一。这不仅有利于提升相关乘客的自身文明素质,也有利于强化整个公共空间的规则意识,进而提升相关空间的公共文明程度。
与此同时,“静音车厢”的设置,能减少乘客之间因为噪声问题而引发的矛盾。未来,越来越多乘客在买票时选择“静音车厢”,“静音车厢”一个又一个设置和普及,能鼓励更多人文明乘车。
“静音车厢”的设置,既是对乘客正当需求的重视和满足,也是对乘客不文明行径的约束,是非常精细化的现实考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追求。值得强调的是,这种精细化考量和服务,不仅能解决很多人的现实痛点,还能倒逼社会公共文明提升,其深层次的社会意义随之凸显。
高铁“静音车厢”的试点和推广,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搞“一刀切”,要注意将人性化追求贯穿始终。在服务层面,要追求精细化,考虑更多不同个体的正当需求,即使相关需求是多元的。比如,在恪守公共文明底线的前提下,可以为带孩子的家庭提供相应的空间,做到兼顾乘客的正当需求和公共文明的基本要求。
(新华网)
新闻推荐
■周丽娜假期过后,六年级的孩子像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有的小姑娘赶上了我的身高,有的小伙子已经高出我半头。除了身体,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