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遏制职场霸凌须划出“法律红线”

新安晚报 2020-10-29 17:01 大字

近年来,劳动者权益被侵犯事件不时发生。从硬性奇葩规定到软性职场施压,职场霸凌行为花样翻新,数次引起舆论关注。记者注意到,虽然职场霸凌给被霸凌者带来了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损害,但是现行的法律并没有防止职场霸凌的条款,关于职场霸凌的准确内涵、违法性标准等也没有相关规定。(10月28日《法治日报》)

面对职场霸凌,员工往往有深深的无力感,鲜有抗争者,抗争胜利者更是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员工在用人单位的屋檐下,为了保住饭碗或职业前途,对霸凌行为常常选择忍气吞声;二是难以举证;三是现行法律对职场霸凌缺乏清晰的界定,缺乏系统的处置维权机制。针对一些可能涉及职场霸凌的劳动侵权行为,《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法律在各自调整的领域有一些零星的规定。然而,只有职场霸凌具备了上述法律规定的行为特征,符合了上述法律设定的情形,才能从法律中援引相关规定维护员工权益。揆诸现实,职场霸凌行为可谓花样百出,不少有霸凌嫌疑的行为穿着“企业文化”“职场培训”“规章制度”“绩效管理”的外衣,甚至以“员工自愿”为表现形式,颇具模糊性、隐蔽性、边缘性。这样,就难以依法对霸凌行为进行甄别定性,难以有效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难以保障劳动者权益。

要有效遏制职场霸凌行为,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发展法律,给职场霸凌划出“法律红线”。立法部门、劳动监管部门有必要对职场霸凌行为进行全面调查,给形形色色的职场霸凌精准画像,并以此为基础修改相关劳动法律,或出台实施细则、法律解释,明确职场霸凌的概念和行为特征,规定职场霸凌的法律责任,让用人单位看清底线,让劳动者心中有数;同时,明确人社、劳动监察、公安、法院等部门在各个环节的维权责任,明确劳动者的维权路径,可仿效工伤认定举证责任倒置规则,设定职场霸凌举证责任倒置规则,由用人单位承担霸凌证否责任。这样,就建立了制约职场霸凌的法律规则,保护劳动者权益就有法可依了。李英锋/文陶小莫/图

新闻推荐

汽车火灾的扑救及逃生

近年来,汽车火灾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教训是深刻的。下面介绍一些汽车火灾的扑救和逃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