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电话,你想打给谁? 第三季《中秋电话亭》活动举行,370余人走入电话亭,打给那个“最重要的人”
9月4日至9月13日,第三季《中秋电话亭》活动在北京朝阳合生汇、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北京市王府井百货和平菓局举办。本版图片/新京报记者 袁静新 周的 摄
“如果只能打一通电话,你会打给谁?”
9月4日至9月13日,第三季《中秋电话亭》活动在北京朝阳合生汇、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北京市王府井百货和平菓局举办。
10天内,374名来自北京、天津的市民走入电话亭,打给未来的自己、亲人、爱人或朋友。
狭窄的电话亭里只有一把椅子、一部座机电话。相对密闭的空间创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对话契机。短暂的嘟声后,直面自己内心的时刻来临。
许多平时没机会说的话,在此刻说出。真情,在这间一平方米左右的电话亭内,通过一根电话线,得以表达。
成长篇
●初到北京的大学生打给自己:
“北京,我来了”
初到北京的小郑坐在电话亭内的红色椅子上,给未来的自己打了一通电话。
这个18岁的女孩来自福建的一个小城市,今年被中国石油大学录取。
“昨天是我第一次来北京”。在狭窄的电话亭里,刚开始说话,她的眼泪就涌了出来,倾诉了此刻内心的激动和不真实感。
小郑把来到北京当做一次对自己的突破和证明。她说之前身边人都不认为她能考上大学,当她说要去北京时还会遭到嘲笑,“但我做到了”。
小郑说她对北京的第一印象是“真的很大”,和母亲到达北京的夜里,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地铁才到达酒店。这是她到北京的第二天,吃过炸酱面和烤鸭,喝了北冰洋,穿行在胡同里,才感觉自己真的来到了北京。
对于未来,小郑说看到了自己有无限可能。“自己很渺小,但北京大到可以容纳所有异想天开。北京,我来了。”
亲情篇
●医生打给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
“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光”
48岁的崔洪臣把这通电话打给了88岁的母亲。
母亲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跟她说过的话,过半小时就会忘掉。感觉陪伴妈妈的日子越来越少,崔洪臣坚持每天和母亲视频通话。
崔洪臣是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今年2月15日,他随天津医疗队出征驰援武汉。那段时间,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母亲,尽可能抽出时间和母亲联系,每天给母亲展示当时的伙食。母亲想念儿子,总询问儿子何时回家。“大概在快一个月的时候,她就烦躁,说要找儿子。”回想起那段时间,崔洪臣眼角噙起泪花。
从武汉回来后,90岁的父亲因病离世,母亲更加需要人陪伴。崔洪臣说,最近母亲已经开始不认识他的姐姐,但还能认出自己。“我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光”。
在电话亭外,崔洪臣又和往常一样,和母亲发起了视频通话。崔洪臣问:“如果再去抗疫,你愿意让我去吗?”屏幕中的老人说:“这是好事,治病救人”。
爱情篇
●六旬老人打给老伴:
“好好走完人生后半辈子”
“结婚39年了,一给你打电话,我的眼泪就忍不住流下来。”
9月10日,65岁的杨女士,在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的电话亭里给老伴夏先生打了一个电话。夏先生就站在电话亭外,一头短发近乎全白。
39年的记忆,在几分钟之间,不断浮现在杨女士的眼前。杨女士说,夏先生和她同岁,两人都是彼此的初恋,风风雨雨走过半生,儿女已成家立业,他们也终于有时间重温二人世界。
“爱你一生一世。”“我也爱你一生一世。”两位老人在电话里相互表白。
前一天是夏先生的生日,两位住在北京的老人,趁着这个机会到天津旅游。两人的身体都还算硬朗,他们计划在晚年结伴到全国各地走走。
“咱们俩尽情享受晚年生活,好好走完人生后半辈子。”杨女士对丈夫说。
走出电话亭,门外的夏先生将她拥入怀中。他说从相识到相恋,如今相伴到白头,他很幸福。
新京报记者张熙廷田昊文李淑怡陈丝柳杜梦媛郭奕瑶李慧石程龙
新闻推荐
人民日报客户端9月30日消息,记者从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了解到,9月29日下午,一艘运砂船在广东阳江海陵岛以南附近海域翻扣,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