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不合格学生毕不了业”应是高校常态
□钱夙伟
9月2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严把入口关、严把过程关、严把出口关,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加大分流力度,加强学风建设,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9月22日红星新闻)
事实上,2018年教育部就印发通知,要求各高校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学习过程考核,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尽管这里指的是本科生,但比本科更高一级的研究生,也理当如此。
众所周知,一旦考入大学,许多学生都以为“人人都能毕业”,“考不及格不要急,毕业时一起考,学校肯定会让过”成了师兄师姐的“宝贵经验”,“清考”成为部分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获得毕业证的“法宝”。所谓“劝退”只是说说而已,导致学风愈下,成了部分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拦路虎”。
现在看来,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同样是“人人都能毕业”,而相比于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恐怕“资格”更老,“人人都能毕业”的积习更深,“撼动”更难,非得“敢于”,才能动真格。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从1949年在学人数600多人,发展到今天形成300万人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中国也随之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固然可喜,但这当中是不是因为“人人都能毕业”,而让“读研”成了“香饽饽”,“不读白不读”?
“人人都能毕业”的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有多少含金量?几年前,斯坦福大学教授、经济学家罗思高的一项研究认为,中国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具备的部分批判思维技巧是全世界同龄人中最强的,但两年后,他们却失去了这个优势。罗思高表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人都能毕业”的“严进宽出”,让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那么,于研究生而言,何尝不是如此?研究生再多,“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也是空有其名。
教育部有关人士曾表示“天天打游戏、谈恋爱,浑浑噩噩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不能搞‘玩命’的中学,也不能搞‘快乐’的大学。”“现在大学里,有些学生醉生梦死,这样是不行的。”显然,严把“毕业关”,建立科学的淘汰机制,为高校教育提质保驾护航,已经是势在必行,“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应成为高校常态。
新闻推荐
在日常的对公开户业务中,建行高铁支行归纳总结了电信诈骗高发类型的特征,现将风险提示归纳如下:1.批量开立空壳公司账户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