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抑郁症筛查纳入体检,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社论
对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抑郁症筛查,对测评结果异常者给予重点关注,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
据报道,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有关要求,加大抑郁症防治工作力度,鼓励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探索开展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受抑郁症困扰,有的因早发现,进行及时心理疏导、危机干预与治疗,得以康复;有的则由于缺乏对抑郁症的科学认知,没有及时寻求救助、救治,而产生悲剧性后果。对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抑郁症筛查,对测评结果异常者给予重点关注,颇具现实必要性。
2019年7月24日,中国青年报曾发起一项针对大学生抑郁症的调查,在30多万投票中有超两成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严重抑郁倾向。也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正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但其就诊率一直不高。这都意味着,学生群体患抑郁症的现象必须得到重视了。
基于当前大中学校的心理教育现状,国家卫健委对所有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健康体检内容,极有现实针对性。首先,其让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正确认知,避免不把抑郁症当回事,而是要理性看待这种情绪障碍,并积极配合治疗。其次,这也有利于引导学校现有的心理咨询力量,关注重点需要关注的群体,给以个性化心理疏导与救治。
普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要基于客观性与真实性,需要避免的是,有的地方教育部门、学校把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视为教育问题,担心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多,会影响自身形象,因此就放宽测评标准,或者即便发现部分学生有抑郁症,也不存档、不报告,担心增加帮助这些学生的工作量,难免会将筛查当作形式走过场。
当然,考虑到学生和社会对抑郁症还有偏见,因此,学校在测评学生的心理状况,建立心理档案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其隐私,否则,会给被测评“异常”的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和伤害。
现实中,有的学校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发现学生有抑郁症之后,没有注意保护学生隐私,还让班级同学对其进行帮扶,结果引起学生反感,加重学生的心理问题。
另外,调查显示,大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由学业、升学等压力以及青春期问题、恋爱、人际关系等产生,为此,加强对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针对已经发现的心理问题、障碍、疾病,进行咨询、疏导、治疗,更要给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在这方面,学校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阶段,不能只育分不育人,不重视除知识教育之外的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要把培养人才作为第一要务,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其中,不妨建立学业导师制度,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心理健康、人生成长等进行指导。
国家卫健委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高等院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每学期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授课,指导学生科学认识抑郁症,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等。这是从“顶层设计”上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把脉,各地学校理当积极响应要求,帮助学生制订更具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学业生涯规划,充分保证学生以一个健康的心理,走向美好未来。
新闻推荐
汪曾祺(资料图片)《宁作我:汪曾祺文学自传》汪曾祺著杨早编贵州人民出版社提起汪曾祺先生,眼前总是会展现一幅“家人闲坐,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