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靠近生命的写作 评王韵散文集《低飞》

济南时报 2020-08-30 13:43 大字

□刘恪

一个女孩子,刚刚结婚母亲去世,孩子生下来仅5斤,产后患病,贫困,无钱医治;又坚持打工,营养不良,结果让子宫布满肌瘤,要同丈夫去上海做手术,却买不起去上海的车票;住一次医院10天掉了10斤,形销骨立;给铁路干工程,欠她6万元钱,要了11年只给了4万块。这是一个女人真实的故事,我们说这个女人够凄惨的了。女人把这些真实的事情写了下来,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如果从中国最广大的贫困地区看,这些故事还不算最凄惨的,但为什么打动了我们呢?

首先在于她客观、真实的生活实录,几乎接近于非虚构写作。它客观、真实地感动了我们,难道仅局限于现实,局限于客观?那么我们说一个亿万富翁炒股,输掉了豪车、豪宅,倾家荡产,最后跳楼死了,我们会同样感慨吗?不会。为什么呢?可见不单单是客观事件的真实性,而是在这个事实相关联的语境,一种语境的客观,真实性的强大感染力。更重要的是作者王韵在语境中构成的那种真实感,这种真实感是通过客观事件真实化而得到的。也就是说,每一个客观事件都不是单独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连贯构成的时间链条,在这个时间链条上,人的行为方式及其详尽的细节,提供了语境的真实性,这人物在行为与时间顺序上的过程便是时代的真实过程。因此,威廉·詹姆斯说:“真实发生在观念之中,观念蜕变为真实的,是通过事件被真实化的,观念的真实性其实是一个事件、一个过程,观念的真实化、观念的有效性就在于其真实化的过程。”在这种真实化过程中,作者善于罗织一些真实的细节描写,例如跑保险时把年幼的女儿锁在家里睡觉,她谈完保险后匆匆忙忙往家赶,她的单车和出租车撞上,责任在出租车,她却忍着伤安慰女孩(乘客),回家孩子在屋里哇哇大哭,她赶紧安抚孩子,邻屋大嫂发现她嘴角和眼眶边的血迹,她自己竟浑然不觉。还有她的特殊经验的体会,孩子坐在自行车后座椅子上,鞋掉了,她不敢贸然停车,一定保持滑行速度让车慢下来,扶着车慢慢地往回推,捡起鞋再穿上,宁可小孩冻一会儿脚。因为紧急刹车,小孩儿会从车上栽下来摔着。这些真实的个体经验保证了她叙事描写的有效性,同时也保证她文本真实的有效性,增加了文本的感染力。

其次,让我们的写作与生命靠近,而不是与事实靠近。这句话对王韵来说,是有双重意义。对于读者来说,王韵表述的生活事实是从婚姻生活开始,从生孩子开始,于是她的苦难也就开始了,这很残酷,很容易让人想到,婚姻不过就是一个女人的坟墓,另一个生命的开始,就是自己生命的蒙难,她拼命地为生活挣扎,这有意义吗?仿佛一切生命的活动仅在于保命,保自己之命,保孩子之命。如果仅是展示这样一种生命的苦难过程,这种写作有意义吗?为什么要把这种苦难强加给她的读者呢?仅仅只是为了掬一捧同情的眼泪?作为个体生命的真实化,写作变为个人悲剧的宣泄,对个体和他者都不见得有很大意义。因为这样一种展示全世界有千千万万。这表明了我们不需要一种展示,无论它是多么有客观性与真实感。我们需要什么呢?我们需要一种生命体验的真实感。这种生命的真实感是在生命的连续运动中完成的。西美尔说,“在生命过程生气勃勃的范围内,它就像一条河流里的波浪一样相互联系着;往往有那么一种生命,它制造这些片段,就像制造它那些与自己无

法分割的,因而也是相互间不能完全分离的脉搏一样。”王韵所表述的事实,加进去了强烈的情感倾向,这些事实看上去是单个的,但其中纠结着一种逻辑联系,结婚自然会有孩子,有孩子就必须为生存奋斗,因为产假下岗失去了工作,就只能卖保险,办工厂、在冷冻厂打工,都是事件连续性的继起,一个个像肥皂泡那样破灭,这其中蕴含着狄尔泰所说的“他对于人的事情的理解,是依赖于他在自己生活经历中所能达到的东西。”这是狄尔泰在总结歌德创作时所说,歌德在塑造人物、并形成性格,总是会向他的坏境、他的时代靠拢,总是要展示自己的心灵,或者自己的个人体验。那么王韵也离不开自己生活经验的材料,但如果把这些材料事实归于心灵,归于个人的天性,归于环境中的个性发展,归于王韵生命体验的外在形式,这些事实在连续的关联中就是有生命意义的了。

王韵在文本中使用了对疾病的感受体验,生命与疼痛,生命在痛苦和欢乐中得到它的质量,而且她穿越代际关系,上至父亲,下至女儿,手术过程便是生命挣扎的过程。这种情况下,她把一切肉体痛苦转化成一种精神的食粮,即文学的写作。可见她的文学写作的内核,是以生命为代价的内驱力。生病是肉身的事,可也牵扯上了情感的心灵。肉身的疼痛是一时的,而情感却在疼痛时注入肉身包裹的内心甚至灵魂。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场疾病,而健康就是救赎。这个生命至深的感受,她归结为人生的形式,总结了人生=疾病,这是一种宿命,或宗教式苦修感悟。

最后,我们谈谈情感。王韵表达的个人情感体验是强烈的,也是深厚的,因为源于她个人的对事实的切身体验,所以她的散文遍布了这种强烈的个人情感。这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方面整体考察她的文本,就会发现她的文本情感类型是浓郁深刻的,有一种反复渲染;另一个方面这种情感虽是直接处理,但它还有一种烘染的煽情的方式,把所有读者都拉入了感性的范畴里。我们说她已经部分成功了,但这种情感是流逝的,虽然充沛它也是扩散的,这过度的情感诠释,在今天的时代,一方面会引起共鸣,另一方面易流入肤浅。你会说这有什么不好吗?简单说,当下不是一个情感主义的古典时代,而是一个情感的反思时代,我们要提出问题,寻找社会和人性的弊病。我们不仅要反思自我,也要反思社会,所有一切都要立足于发现并解决问题。而情感主义是一种对问题的放任,它只会使情感更加成为问题,而个体问题仍得不到丝毫解决。我们宁可成为叛逆者、反抗者,我们不要同情者,早在二百年前我们就知道:同情的罪。

新闻推荐

点名“饭圈”“黑界”“祖安文化” 六部门专项治理未成年人网络环境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26日从教育部了解到,为营造良好安全的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央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