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硕博去街道办,并非“下嫁”
“郡县治,天下安”,同样的道理,“社区治”则“城市安”。对于招人的行政部门来说,不管是街道办还是其他委、局、办,全面提升基层亟需的各行业、各种类人才,为提升基层队伍整体素质提供持久的源头活水,也是“城市安”的另一种有利保障。
近日,一张杭州余杭区招聘公示的截图成为关注焦点。在这份长长的公示名单里,部分街道办事处的岗位录取一栏显示的是清一色的清华、北大毕业生。
对此,广大网友发声,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去街道工作,是不是大材小用了?有关部门也做出回应,截图是2018年的,有关街道办的清北招聘,实则是“急需更多的青年才俊在经济社会服务管理上做好专业支撑。”(8月23日《浙江日报》)
实际上,“清北硕博去街道办”并非是一种“下嫁”,同时,从清北学子的选择来看,名校学子的择业导向也没有活在大众所认知的“高大上”框架约束中。
当下,一张响亮的文凭让清华、北大等名校学子处于择业高地。高考中胜出,带着“光环”走出大学校园,在一场招聘会上,名校的字眼,往往为这些学子标榜出优秀的标签。然而,对于广大名校学子来说,考量一个人才是否优秀的硬性标准,是能力。而能力的储备则需通过社会实践的检验。
加之,“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谁能说,基层就不是一个人才实践和培养的大熔炉?
另外,“郡县治,天下安”,同样的道理,“社区治”则“城市安”。对于招人的行政部门来说,不管是街道办还是其他委、局、办,全面提升基层亟需的各行业、各种类人才,为提升基层队伍整体素质提供持久的源头活水,也是“城市安”的另一种有利保障。在媒体的后续报道中得知,清北硕博上岗后,呈现出各种“人尽其才”的工作氛围。比如设立“菁航班”培训、畅通岗位调整渠道,不仅是对其个人成长的关注,他们还在全区层面搭建了不同专业的主题沙龙活动。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在基层的实践中历练自我。
近日,杭州一位95后海归孙正阳,以国内名校毕业加之海外供应链工程硕士的“资历”,应聘了一份汽修工的工作,引发众多网友热评。“211”名校毕业后海外留学,阅尽繁华,看过世界,回国后却回到了“基层”。这位打破了大众思维框架的事例,让各界的‘键盘侠’追问着“国人的追求在哪里?”对此,孙正阳回应,因为喜欢车,乐于研究汽车的机械原理和构造,回国后以汽修工作为起点,想在汽车机械领域成就自己的梦想。
对于这位海归硕士而言,汽修工的岗位就是他心目中的“基层”。名校的符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契合自己价值的实现通道,才能“更上一层楼”。
近几日,扬州市广陵区汤汪乡东昇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闵敏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新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在感叹年仅36岁青春年华逝去的同时,也为女社区书记的心怀热爱扎根基层,脚踏实地为民服务的精神所打动。
同样是名校毕业后直接深入乡村工作,几年后成为了社区内的相关负责人,用兢兢业业的付出,成为了当地村民口中“老百姓的好闺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在操劳着社区事务,与居民通着电话协调。如此作为,又岂能以一句“大文凭”被基层“小用”而发问?因此,基层需要人才也成就着人才,也正是这样的人才成长事迹感动并引导着更多的优秀年轻人才。
同时,针对各界网友发问的“大材小用”,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多方考量。
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的高度重视下,到基层单位就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如何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仍然是大学生深入基层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让优秀的毕业生人尽其才,打通学生培养、就业渠道,鼓励更多的名校毕业生深入基层、步入乡村,不乏为一项有益探索。◎本报评论员孙慧娟
新闻推荐
本报综合消息近日,教育部针对在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中,关于要保证青少年体育锻炼活动时间的提案做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