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平台仍推不良信息,监管良药不能停
监管治理良药不能停,既要深深嵌入网课领域,更要涤荡网络治理的大环境,让治理形成互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近日,针对未成年人网课平台突出问题,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启动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项整治。如今问题有无改观呢?经记者调查,部分平台青少年模式依旧形同虚设,不良信息照旧推送不误,而上网课的浏览器,广告弹窗不断,闪现评论区的语言暴力未能根治。
当然,在专项整治下,多数平台已强化内容把关,比如惹人反感的弹窗消失了,学习无关的广告“遁”去了,甚至平台还关注疫情,主动打击公示App内不良内容,体现出公益导向和社会担当,这无疑是整治换来的积极成效。
塑造清朗之风,是互联网治理基本导向,对未成年人网课平台祭出重拳,是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方向。一方面,网课大规模应用,是新兴教育现象,既需引导鼓励,更要实时监管;另一方面,中小学网课对象为未成年人,三观底线必须守住。平台若在网课教育上夹带“私货”,传递不良内容,是对教育不负责任,对孩子成长尤为不利。
从记者调查看,部分平台依然对整治熟视无睹,或心存侥幸。比如儿童或青少年模式,主要依靠用户设置独立密码,这在掌握了密码的青少年眼里形同虚设。如此“漏洞”,平台究竟是“无心之过”还是“有意为之”?
未成年人网络使用报告显示,在1.75亿未成年网民中,学习是他们上网首要活动,此外,未成年人还喜欢听音乐、玩游戏、上网聊天、使用社交网站等,他们须臾不离网络社会,与之深度交融。但在记者体验的社交软件中,青少年模式失灵,各个干扰青少年学习的榜单投票仍可进行,甚至有“被曝出轨,私密照流出”的露骨不堪推送。笼罩在算法之下,如此推送一旦误点,除非下载删除App,否则垃圾推送将无止无休,不仅污染未成年人生活,对每个云端社交个体,都是痛苦困扰。
通过浏览器学习是常见方式,但浏览器上五花八门的弹窗,很容易让人分神。此前,国家网信办已对几家平台的浏览器捆绑安装插件、弹窗广告甚至推送低俗内容等影响干扰网课呈现的行为,进行了查处整改,但也未得到根本扭转。
记者的新调查,反映了尾大不掉的旧问题,而旧问题频仍,和平台难以割舍利益有很大关系。比如弹窗带来的广告收益,是浏览器公司难以拒绝的诱惑,用户下载量大的软件,更被广告投放者青睐。克制不了经济冲动,浏览器就会沦为五花八门的广告墙。青少年模式的推行难以善至最后一公里,显然也和平台寄望于青少年“误触”,促进广告引流有一定的联系。
专项整治形成治理高压,妖魔鬼怪的网课平台必将裸泳,而风清气正的平台,专项整治也能为其参与市场竞争扫除“劣币”,助力其专注网课教育投入,破浪前行。下一步的监管治理良药不能停,既要深深嵌入网课领域,更要涤荡网络治理的大环境,让治理形成互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白毅鹏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魏玉坤、贾远琨)记者22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截至目前,长江口碰撞事故仍有6人失踪,15艘船舶、救助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