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满足职业新需求 把握中国经济新变化③
新职业不是凭空而生,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不断培育与壮大后的自然显现
新职业、新就业不仅新在工作种类、工作内容,更新在工作方式、工作关系,加强鼓励和引导,才能让新就业更好发挥稳就业的支撑作用
□齐志明
近期,人社部拟对职业工种进行调整,增加互联网营销师等10个新职业和直播销售员等8个新工种。今年3月,呼吸治疗师、网约配送员等第二批16个新职业正式公布后,也迎来好评如潮。新职业、新就业,引发广泛关注。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新就业折射了中国经济活力与韧性,也带来了生机与希望。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这个来之不易的降幅说明,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我国就业形势仍保持总体平稳。这背后,有着新职业开拓就业新空间的助力。就业是民生之本。无论是做好“六稳”工作,还是落实“六保”任务,就业都排在首位,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传统行业受到疫情冲击的背景下,新职业、新就业提供了就业岗位新的增量,有利于弥补空白、稳定就业市场。
新业态催生新职业,新职业带动新就业。要看到,新职业不是凭空而生,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不断培育与壮大后的自然显现。尽管国际疫情持续蔓延、海外需求下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在加大,但伴随技术革新与需求升级而生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仍在不断涌现,有关工程技术工作、现代服务业领域中各大垂直业态所需的新职业也在逐步诞生。尤其是在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以在线教育、直播带货、生鲜电商、互联网医疗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获得蓬勃发展,衍生出众多新职业,行业内的企业招聘需求也逆势上扬。以直播电商为例,除了后端的技术运维,仅在前端,就有网络主播、主播经纪人、场景包装师、直播讲师、直播编辑、选品师等新岗位在不断涌现。
不少新职业虽然“年龄小”,但需求大、分工细、专业度高,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很有助益。新职业不仅意味着不同于以往的工作体验,还意味着更广阔的就业空间、更多元的职业转型机会,尤其是为大学生等重点就业人群提供了新选择。有报告显示,今年1月1日到6月15日,直播行业的招聘需求同比上涨大约134.5%。无论是生产制造和建筑领域技术革新催生的新职业,还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孕育出的新职业,抑或大量健康照护服务需求派生出的新职业,都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新职业、新就业具有很多新特点。由于新就业大多与数字经济有关,因此“数字化生存”的特点鲜明,能够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凭借在线会议、协同生产、远程办公等数字技术,身处天南地北的员工们,借助数字化生产工具,一样也能完成往日聚在同一栋写字楼合作达成的项目。同时,就业形式、雇佣关系也在衍生出新的形态,非全职的灵活就业、零工经济属性凸显,基于合作的关系成为就业新形态。无论是外卖送餐员、代驾、网约车司机,还是平台主播、短视频作者、企业共享员工,这些新职业岗位都有任务碎片化、工作弹性化的特点,这给了从业者更多利用空闲、零散时间从事兼职工作的机会。可以说,新职业、新就业不仅新在工作种类、工作内容,更新在工作方式、工作关系,把握新职业、新就业的这些新特点,加强鼓励和引导,才能保障就业权益,让新生事物健康成长,让新就业更好发挥稳就业的支撑作用。
从基本面来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从政策面上,各地区各部门正在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一系列援企稳岗政策纷至沓来。随着传统行业就业趋于稳定、优化存量,新职业、新就业不断兴起、创造增量,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创造充足的就业岗位,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新闻推荐
随着各地高考分数线陆续公布,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机构也开始粉墨登场。虽然有经验的机构能为考生提供较有价值的建议,但记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