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洪灾中的种粮户
凌晨四点多,天微微亮,刘兵海骑着电动车仓皇夺门而出,跑到村口的一处高地,望着远处白花花的水潮奔涌而来,心如刀绞,“圩倒了,一年全部完了。”他杵在原地,站了一个多小时,似乎忘记了危险,直到被人强行劝离,仍喃喃自语,“再看一会,再看一会。”
这是7月11日的一幕,江西上饶鄱阳县双港镇一条经历过1998年特大洪水的圩堤失守,让种粮户刘兵海损失惨重。他在花园里村租种的600亩水稻至今仍淹没在一望无际的洪水中。“七年赚来的钱,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就把它给收走了,今年损失在百万以上,媳妇在家天天以泪洗面。”刘兵海黝黑的脸上布满愁容,叹了口气。
不幸中的万幸,刘兵海每年都会为种植的水稻上保险。不过,保险赔付的金额对他而言,仅是一种慰藉,“保险只能赔付早稻和中稻,晚稻的保单还没生效,赔付金额大约是30多万,但赔偿标准和赔偿比例尚需核实灾情后进一步明确,这些天都在跟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商榷,目前最大的争议是中稻的赔偿问题。”
在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鄱阳县,像刘兵海这样的种粮户并不在少数。近日,鄱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东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承租50亩以上的即是种粮大户,在鄱阳县的种粮大户有4200多户,他们承租的水田面积达69万亩,而鄱阳全县的水田面积大约是120万亩;“从今年开始,政府对散户种植的水稻进行了保险全覆盖,种粮大户则需要自己缴费参保。”
“尽管我们尽了最大努力抢收了60多万亩的早稻,但是今年洪灾对鄱阳县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可以说是非常惨重的。”杨东进一步介绍,鄱北地区洪水退得快,农业生产的灾后重建已经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鄱南、鄱中部分地区内涝还是很严重,初步统计昌洲乡、双港镇、莲湖乡等乡镇还有20多万亩农田淹没在洪水中,“这些水稻基本上今年是绝收的。”
溃堤
鄱阳县是江西第一产粮大县,连续10年粮食年产量均保持在20亿斤以上。这里的种粮大户有些是鄱阳本地人,有的则是邻近县区的外地人。外地的种粮大户跟候鸟一样,隔几年便会在鄱阳湖区周边重新择地“栖息”。
47岁的刘兵海是上饶余干县东塘乡东塘村人,他在鄱阳县承包种田一干就是十七年,之前是在朱湖农场、双港镇双桥村,这几年在双港镇花园里村承包了600亩水田。由于花园里村的水田离双丰村较近,刘兵海与妻子就近租了一栋两层半的老房子居住。
“稻子已经熟了,今年眼看着就要丰收了,如果是晴天的话就可以割了,但7月初以来天天下雨,没有办法。”刘兵海无奈地说。
双丰圩位于双港镇西南部,饶河下游右岸,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堤线长7公里,保护耕地9500余亩、人口5500人。它是保护双港、双丰等多个行政村的第一道堤坝,也守护着刘兵海承包的600亩水田。
7月8日晚,鄱阳县问桂道圩段发生漫决,圩堤被洪水撕开了127米的大口子,堤内1.5万亩耕地被淹。问桂道圩段发生漫决后,鄱阳县开始进入全民防汛。7月9日13时,鄱阳县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I级。
紧张的防汛氛围扩散到鄱阳全县。7月9日起,双丰村每天都安排了人24小时在双丰圩轮值巡堤。由于是外地人,村里并没有给刘兵海安排守堤的任务,但他每天都会上堤好几次,看看堤坝外的水位涨势。
双丰村多位种粮大户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双丰圩在98年特大洪水中都挺住了,双丰圩北段加固除险工程已基本完工,但南段的工程还没启动。
“双丰圩南段险情不断,路基差,过不了车,抢险石料运送困难,只能靠船只运一点石子过去,而饶河的水位又在不断地上涨。”双丰村种粮大户彭芳爱说,7月11日凌晨四点左右,经历过98年特大洪水的双丰圩没能抵挡住这次来势汹汹的洪水,“水位太高,堤坝失守了。”
7月11日21时,饶河鄱阳站水位达22.65米,突破1998年的历史极值(22.61米),比预测提前16小时。
堤坝失守的前一天,彭芳爱就预感到形势紧急。10日晚,他召集准备了六台收割机待命,准备天一放晴就准备抢收。同时,他还给村委会干部打电话主动申请轮班守堤。但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还没轮上值班守堤,双丰圩就失守了,彭芳爱终究没来得及救起自己种植的470亩水稻。
7月11日凌晨四点半,彭芳爱接到决堤消息后,第一时间打电话让人把收割机开到地势高的地方,以免被淹。随后,得知当夜守堤的村干部和武警官兵还没来得及安全撤离,他开着三轮车火急火燎地跑到决口附近去救人。
两名村干部和11名官兵在决堤后死里逃生,跑了近5公里路,凌晨5点碰到彭芳爱时已经明显体力不支了。“看他们上车子都有点难。”彭芳爱回忆说道。
事后,有亲朋问彭芳爱,“为什么不先抢收稻子?你家又不是没有收割机。”彭芳爱回答,“官兵帮我守堤,我得先救他们,人还是最要紧的,不能受伤。”
“双线”受灾
刘兵海和彭芳爱的损失主要是农田被淹,水稻绝收。在双丰村,还有部分种粮户遭受了“双线”受灾,不仅农田被淹,而且家里进了洪水,52岁的农民彭芳愉就是其中之一。
彭芳愉和妻子王秀花在双丰村珍珠庙小组流转承包了57亩水田,支撑着一家九口人的生计。在1997年的一次事故中,彭芳愉的右手被机器切掉,落下残疾。他膝下两个儿子为了照顾家里,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机会,选择留在老家种田。
“承包种田已经干了5年了,加上收割机帮人割禾的收入,往年收成好的时候一年能赚个7万左右,收割机是前些年在银行贷款13万买的。”彭芳愉说,现在每个月还要还银行贷款4400余元。
7月10日晚,彭芳愉和前些天一样在外面通宵守堤。11日凌晨,双丰圩决口。“水来得太猛了,而且就我一个女人在家。大儿媳带着两个小孩,小儿媳妇又怀着孕,不敢让她们待在地势低洼的家里,早早地让她们转移到地势高一点的村民家躲着了。”王秀花回忆称。
倒圩后,王秀花第一反应是去救田里的瓜,“凌晨四点钟左右,把田里的西瓜摘了部分,一担担挑到家里,我一个人挑不过来,就叫了彭芳愉兄弟来帮忙挑。”不过,她拼死拼活救下来的西瓜没来得及搬上二楼,后来家里一楼也进了洪水,淹了两三尺深,那些西瓜也烂在一楼的洪水中。
“一楼的家具和门都在洪水中泡坏了,二三十包化肥全废了,十桶柴油跑了5桶,厨房也被淹了,光家里损失就有几万块钱。”王秀花苦着脸说,“这次洪灾对家里的打击是巨大的,贷款13万买的收割机才用了一年多,现在进水报废了,2万块当废铁卖给了安徽人;养活一家九口的57亩稻田绝收了,晚稻还不知道能不能有时间抢种;家里被淹的新房是两个儿子借钱盖的,负债累累。”
受灾后,家里的农业生产暂时无法恢复重建。王秀花的两个儿子都带着媳妇去杭州打工。她和丈夫也暂时寄宿在亲戚家,救灾人员送的20斤大米和两桶食用油也所剩不多。
“今年水稻是种不了,但一大家子还是要生活的,决堤后田被淹了没哭,但两个懂事的儿子走的那天,忍不住哭了。”王秀花说,要是没有这场洪水,一家人还热热闹闹地生活在一起,虽然不富裕,日子过得还算舒心。
茫然
洪灾发生后的头一周,刘兵海和彭芳愉两个人脑子都是一片茫然,好几天回不过神。只要有空,刘兵海就会开着彭芳愉借来的船只,到淹没稻田的水面上待上一会。在一片茫茫的洪水面上,一叶小舟漂浮前行。
刘兵海说,种田人养成的习惯是,每天有事没事都会到田里去转悠几圈,与庄稼处出了感情,“尽管去了现在看不到啥,但只要到了那,自己心里就会好过一些。”
除了排解忧愁外,他们还想在那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碰到前来救灾的乡镇领导,反映一下家里受灾的情况。
受灾后,外地人根本分不清哪里是河湖,哪里是良田。像刘兵海、彭芳愉这样的种粮大户,他们对于这一带环境了如指掌,能够迅速指出决口和自家农田的位置。“那附近就是我承包的600亩水田,如今只能看到茫茫洪水。”指着远方一处电线杆,刘兵海说。
受灾九天后,即7月20日,保险公司在双港镇农技站召集该镇种粮大户,商量保险赔付事宜,刘兵海、彭芳愉、彭芳爱等悉数到场。
双丰村的多位种粮大户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绝收的早稻赔偿标准是顶格赔偿,每亩赔付700元,目前最大的争议是中稻和再生稻的赔付问题,保险公司与种粮户对于作物所处的生长阶段存在分歧。
“因为水稻都还淹没在洪水中,各家种粮大户的中稻和再生稻所处的阶段,需要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核定其所处的生长期,所以在这一问题上双方还没达成一致。”当地多位种粮大户透露。
“18、19号水位退了一点,但20号降雨又涨了回来,这两天水位又退了些。”刘兵海说,这一带地势原本就低洼,往日下暴雨,排水站就要抽三天,倒圩后已经淹了近两周了,还不知道洪水几时能退去。
迟迟不退的洪水不仅影响着保险的灾后赔付问题,还影响着晚稻的播种。双港镇的多位种粮大户称,农事有“不栽八一禾”的说法,在8月1日之后栽的水稻收成会受到影响,产量较低,双港镇双丰圩堤外的洪水水位还很高,倒圩的决口也还没封堵上,抢种晚稻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此外,让他们更难以接受的是,年初一起交了的晚稻保险费,如果晚稻抢种不下去,保险就不会生效,只能做退保费的打算。
每个月的21日,是彭芳愉偿还银行贷款的日子。受灾之前,他东拼西凑勉强还能还得上。如今,庄稼和家里都被洪水洗劫一空。
“这个月还了一部分,因为还没借到钱,还有一部分没还上。以后怎么还呢,这样下去早晚要上征信黑名单,还要连累担保的朋友。”7月24日,彭芳愉无奈地说。
和彭芳愉一样,彭芳爱的处境也同样艰难。前几年开烘干厂,被人坑了50多万一直追索无果。今年年初又向银行贷款40万种田,没想到祸不单行又遇上了大洪灾。
“流转费580元/亩,种子、化肥、人工等匡算一下,每亩的成本需要1000元以上,现在再生稻保险只能赔付550元/亩(水稻在拔节期—抽穗期的赔偿标准),今年要亏个精光,人都没信心种粮了。”彭芳爱压低声音,眼泪夺眶而出。
重建
分管防汛抗旱、种植业政策性保险等工作的鄱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东,对于农业的特性和县里农业受灾情况十分了解。他说,农业本身具有“投入大、回报慢”的特性,同时也是抗灾能力很弱的行业,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一旦发生大的灾害,他们损失就是5-10年的收入。
“之前的灾情统计数据是鄱阳农业受灾耕地是66公顷,绝收面积是17.7万亩,不过这些数据还是比较粗的,可能会有动态变化,最新的绝收面积估算已经超过了20多万亩。”杨东说,鄱阳县是农业大县,也是全国粮食主产区。
杨东介绍,鄱阳县的农业生产灾后重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除了双港、莲湖、昌洲、鄱阳、油墩街、谢家滩、田畈街、响水滩等重灾区乡镇外,大部分地区的洪水已经退去。
“双港、昌洲等重灾区乡镇的排涝方案也正在制定中,省防指有要求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启动排涝工作,做好农业生产抢种改种工作。”杨东进一步解释,这些乡镇排涝工作的启动,取决于昌江、饶河内水位,只要水位退到警戒线水位附近,确保圩堤安全了,才能启动排涝工作。
杨东还表示,面对灾后重建这个重大课题,鄱阳县将从加快调运救灾种子、落实灾后恢复生产措施、开展精准指导技术服务等三个方面着手。该县已申请省农业农村厅调拨晚稻救灾种子100万斤、市农业农村局紧急调拨100万斤早稻翻秋救灾种子,并委托鄱阳湖米业有限公司收购100万斤晚稻救灾种子,弥补晚稻救灾种子紧缺。
“通过省市县调运的300万斤稻谷种子,现在已经在分发到各个乡镇,要求每亩播15斤种子。”杨东说,对因时、因灾无法种植晚稻的田块,将进行补(改)种秋大豆、秋玉米、速生蔬菜等其他农作物。
此外,鄱阳县还成立了10个农业抗洪救灾工作指导组,深入受灾乡镇、重灾企业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恢复生产技术服务和灾情核实,根据不同田块、不同灾情和不同作物进行分类指导,提高农民群众和经营主体生产自救水平,并有针对性地举办灾后恢复生产技术培训,提高灾后自救能力,尽快恢复生产。
杨东还补充称,此次洪灾中,鄱阳县有27条单退圩堤进行了首次进洪,江西省财政厅和省农村农业厅在研究核定具体补偿标准,“到时候对单退圩堤内的受灾百姓还会有一定金额的补助。”
“即使有些农户晚稻种不上,也不会让受灾的农户无米下锅,政府会有针对性的组织灾后救济,包括安排就业、发放救济粮食、救济资金等。”杨东说。
对于刘兵海等种粮大户的保险问题,杨东也表示不用担心,多家保险公司负责人已经明确表态,大灾面前不考虑经济效益,更多的是考虑社会效益,不管赔付多少,亏本都会赔的。
人保财险鄱阳支公司经理张青年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鄱阳的农业保险主要由人保财险、太平洋、恒邦、大地四家保险公司承保,灾后保险的理赔绿色通道,原则上是要做快做实,初步估算鄱阳整个农田损失保险赔付金额将达到1.5亿元左右。
谈到下一步打算时,大部分种粮户都表示会先留在家里,解决好保险理赔工作,再考虑下半年的出路问题。
“如果明年的田租能减免一年的话,我还想在鄱阳双港镇再种一年田。”刘兵海说,种了一辈子田,如果不种田的话,年龄这么大了,出去打工也不知道能干个啥。(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浙江公安7月25日消息,浙江杭州警方披露女子失踪案侦破详情:事发小区掘地三尺排查4次,6000小时监控视频看得民警眼发肿!(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