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名小学生溺亡背后仍是失守的乡村防线
6月22日7时10分,经全力搜救打捞,重庆潼南区8名落水青少年全部打捞出水,均已无生命体征。经初步调查,失踪人员均为居住在附近的潼南区米心镇小学学生,周末放假自发相约,到童家坝涪江河一宽阔的河滩处玩耍,其间有一名学生不慎失足落水,旁边7名学生前去施救,造成施救学生一并落水。(6月22日央视新闻)
8名小学生同时落水殒命,这无疑是近年来最为严重的溺亡事故之一了。悲剧总是猝不及防,悲剧每每往复循环。风险一直就在那里,又一直被视而不见。直到事发酿祸,方才追悔莫及。应该说,每一起孩童溺水身亡惨案,都有各自特殊的前因后果。但其中所暴露出来的,那些高度一致的致命失误,无疑更加令人触目惊心。
就如以往的儿童溺亡事件一样,监护人角色的缺失,成为了致命隐患。8名小学生相约去河滩游玩,没有家长随行看护。设想一下,现场但凡有一名大人陪伴照看,就断然不会如此代价沉重。一名学生失足落水,7名学生下河施救,如果说前者属于意外,那么后者则纯属是超出自身理性和能力范畴的冒险了。小学生们没有能力做出事关生死的正确决策,他们甚至无法充分意识到眼前的巨大风险。
梳理儿童溺亡事故,某些共性的规律,强烈而刺眼。首先,其发生的时空背景,多是暑假前后,村镇附近的开放水域;再者,涉事人物设定,多是“两三结伙,三五成群”……换言之,当一群农村孩子成群结队去河边玩耍、去野河游泳,出事的概率必将陡增。当然了,概括归类是一回事,现实防范则是另一回事。乡村场景下,大人忙于生计,习惯性的放养式育儿以及“留守儿童”等等因素,都从根本上注定了,防止孩童溺水知易行难。
关于儿童溺水事件,敏感时段、高发地带、高危人群都显而易见。理论上,这将给有针对性的高效预防提供便利。然而,现实情况是,每年类似悲剧仍会重演。这一方面表明,我们的安全巡查、生命教育、风险提示、技能训练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另一方面,也指向了某些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农村社会的结构性矛盾,比如说监护人的精力与看护教养子女客观需求之间的矛盾。再比如说,孩子们旺盛的精力、多余的时间,与乡村生活客观上单调之间的矛盾。
风险系数最高的地方,恰恰是安防力量最薄弱的地方,这是儿童溺亡久久难以杜绝的关键症结。直面过往带血的教学,有关溺水防范的公共行动,必须进一步下沉到农村,必须展现出更多的侧重性和精准到达的渗透性。而除此以外,不让农村孩子继续置身险境“玩水”,我们还是得创造条件提供更多替代性选项! (然玉)
新闻推荐
张柏铭,1990年生,云浮罗定人。201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计算机专业,之后回老家云浮养山鸡,2015年创办广东梦之禽农业科技股份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