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父亲的篱?背

广安日报 2020-06-21 00:32 大字

□甘元俊

在川东一带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的俗话,寓意了老百姓对“官者”为民服务的期盼。

小时候,在我们家,父亲就是一个最基层的“芝麻官”——大队书记。父亲“履职”的那些年月,办公用品除了一支笔和一本笔记本外,就数那个篱?背最吸引人的眼球了。

父亲的篱?背,给全家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记忆,尤其是母亲记忆犹新,心中之苦更是难以言表。

记得那时,我们都还小,全家七口人中,兄弟姐妹中最大的大哥才八岁,最小的弟弟仅一岁,父亲任大队书记,白天忙于公务,很少在家里帮助母亲,农活及家务事基本上靠母亲一人操持和打理。

原本以为家里有个“官”,或多或少可以沾点光,享受点特殊照顾。然事实并非如此,在父亲当“官”的那些年里,家人不仅没有沾到一丁点光,反而是“媒人抬个女来嫁”,成了“倒贴户”。

那时,我们家和大多数农村家庭一样,也常常是有了上顿没有下顿。然而,父亲却根本不管我们是否有饭吃,或者能否吃饱,每隔十天半月的都要从家里匀出一些吃的东西,不管是苞谷、大米,还是红苕、萝卜,然后用篱?背背去给那些揭不开锅盖的群众。为此,母亲十分不解。起初,母亲是极力反对的,总要与父亲拌上几句,说自己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你还把家里东西往外面背。然任凭母亲磨破嘴皮子,父亲不仅没听,还做起了母亲的思想工作,拿某某生产队的某某家里三个小孩,有两天都没有吃饭了,还有某某生产队的一个孤老头是如何的贫困等等来说服母亲。父亲还说,母亲只管七个人的吃饭问题,并且家里暂时还可以凑合着过,而他要管全大队一千多人的吃饭问题啊。母亲最终还是被父亲的一片“慷慨陈词”所“感化”了,尽管她心里仍有千万个不愿意。

父亲这一辈子究竟背坏了多少个篱?背,或许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好在,父亲背的篱?背都是他亲手编织的,不用花钱去市场上购买。虽然父亲不是专业的篾匠出生,但他的竹篾手艺活还算不错,所编织的竹篾农具,如筲箕、簸箕、箢篼、箩篼等,尤其是编织的篱?背,那是要模样有模样,要质量有质量。母亲每次背着父亲编织的篱?背去街上赶集,都会收获很多赞许和羡慕的眼光。

父亲很会“收买”母亲。记得有一个赶场天,母亲要用父亲的篱?背背米糠去集市上卖,又恰逢父亲也要用篱?背从家里背几个萝卜送给一户贫困户。母亲为了支持父亲的工作,硬是没有用父亲的篱?背,而是去塆上邻居家借了一个篱?背。父亲为了感谢母亲的支持,两天后,给母亲重新编织了一个崭新的篱?背,让母亲高兴了好几天。

还记得有很长一段时间里,家里实在没有任何留存的东西可背可拿了,父亲就去村里有余粮的村民家借,然后年底再用他任书记换来的工分去还。难怪父亲任职换的工分还不够还他在外面抵借村民的粮和物,也难怪母亲一个人一年挣来的工分,年底不仅不归钱反而还要向生产队倒贴钱而成为“补钱户”。母亲说是她上辈子欠了父亲的,是替父亲还“债”的。

母亲每每忆起此事,虽然没有完全责怪父亲的意思,但也会从内心发出一声长长的感叹:那时的生活真的是不容易啊!

父亲背篱?背一直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从家里背粮物去大队或其他生产队贫困户家里的时候,总是背口朝上,顺着背;当回家时,又是背口朝下,反转背。起初,很多群众都不明白,时间长了,群众才看出其中的端倪,原来父亲是为了避嫌,怕老百姓说他把公家的东西往家里背。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田产到户后,父亲任职不再归工分了,改成了“年薪”,一年大约有两三百块钱,年底一次性发放。我们心里暗自高兴,心想年底可以用父亲的工资来买新衣服了,并翘首以盼。

虽然,老百姓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了,但并不代表大队没有贫困户了,这是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于是,父亲除了继续用篱?背背粮或物去帮助老百姓,又换了一种新的理念并改变了一下帮扶方式,因为父亲再也没有工分去换粮或物了,于是他就直接用微薄的工资收入,去帮助他认为需要或应该给予帮助的人。

父亲只有初中文化,所以特别希望在我们兄弟姐妹中能够培养一个大学生出来,好给他长点脸面。当然,大哥是长子,也是父亲的重点培养对象。可是自从父亲寄予大哥的大学梦破灭以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非常生气不说,还说我们兄弟姐妹都不像是读书的那块料。于是,瞒着全家人,把那工资的一半用来帮助一个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贫困学生,直至那个学生大学毕业。

后来,我参加工作后,父亲退居二线,他的篱?背也跟着“失业”了。

到2011年5月,我兼任了一个村的支部书记后,当有群众向我反映说家庭受灾或因病返贫需要帮助时,当我看到为百姓修桥修路由于资金短缺需要干部职工或老百姓捐款捐物时,当我看到一些困难户吃不饱、穿不暖时……我才明白并理解了父亲那时用篱?背背粮、背物去帮助他们时的那种复杂心情。

当然,没有当过“官”的人,或许根本就读不懂更体会不到“官者”的那种酸甜苦辣的滋味。

其实,让老百姓不愁吃、不愁穿,过上好日子,就是每一个干部最基本的职责所在。那时候的父亲一直在默默践行,只是我们不理解父亲而已!

如今,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再也没有提起过那段背篱?背及其背后的往事了,但我却依然记得,仿佛就在昨天……

新闻推荐

螳螂、蟋蟀与蝈蝈

□韩小蕙北京孩子管螳螂叫“刀郎”,有时候,青绿色的它们也会从草丛里面钻出来。样子很萌,煞有介事地二目圆睁,朝你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