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市井”的由来

芜湖日报 2020-06-01 00:50 大字

“市井”:汉语词汇,古代指街市。最早出现在《管子·小匡》中。

如果单读《管子·小匡》中的“处商必就市井”一句,会让人有点费解,“商”与“井”能有什么必然联系呢,是商业区都要建在水井边吗?

后通过唐人尹知章作的注,“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曰市井”,才知道原来它与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有点类似,远不是水井的意思。最初人们设市的时候,是仿照“井”字的样子建的,也就是说最初的市场是四方的,并东面的叫东市,西面的叫西市,南北面的各叫南市和北市,在它的东西南北市都能买到物品。由于这样的“市”,状如井字,后故被俗称为“市井”。

方形的“市井”,在古代是商品集散交换的重要场所。这不由让人想起《木兰辞》里木兰要代父出征前所做的准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从前以为这也太麻烦了,要跑很多的地方。知道了“市”的出处,原来木兰置备这些东西时,并不是需要跑很多的地方,一个市场四周一转就得了。

中国的传统上一直重农轻商,市井在城市建设的布局中属于商业区,按照周朝的礼制,一般为前朝后市,空间布局上一般都会远离宫殿、衙门的偏僻之地。

后来,随着商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步增强,一些固有的礼制也渐渐被打破,特别是到了隋唐时期,在一些大的城市,以“市井”命名的区域并非一处,特别是商贾云集万朝来贺的大唐长安,更是有着繁盛的东市和西市并许多的街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四十六岁的孟郊进士及第时,就是在这里心花怒放策马恣意的。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越官府廨垣及坊市垣篱者,杖七十,侵坏者亦如之。”如此严格的门禁,反映了当时政府对市井贸易的有效管制。它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保障了市场的良好秩序和社会治安,一方面也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由于贸易地点和时间的集中,大量人员和物品涌入,也使得市井成为一个鱼龙混杂三教九流之地。市井中有人缺斤少两,有人偷鸡摸狗,有人为鸡毛蒜皮之事相互叫骂,滚滚红尘中众生相具足,于是人们便用“市井小人”“市井无赖”“招摇过市”等来形容那些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同时还由此衍生出“市井”“市侩”“市人”等颇含贬义的词语,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古代对“重利轻别离”的商人们的一种轻蔑。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化,有一些字、词、句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所表达的意思已经与最初的含义不完全一致,甚至是相左的,就像“衣冠禽兽”。还有一些词语,则长期被世人误解误用,很有必要正本清源,还其本来面貌。基于此,本版特开设“字斟句酌”栏目,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来稿请注明“字斟句酌”栏目,投稿信箱:whrbzfkb@163.com。

查君书

新闻推荐

明尼苏达州州长: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局势已变为破坏秩序

当地时间周六(5月30日),明尼苏达州州长在召开记者会时表示,明尼阿波利斯当前的局势,已完全不再是关于弗洛伊德被杀害,而是关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