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栗中西:防性骚扰 再敏感点、再勇敢点

澎湃新闻 2020-04-21 21:27 大字

近日,上海市铁路运输检察院在上海多个地铁发放《搭乘公共交通,我们该如何防止性骚扰》宣传手册。上海市铁路运输检察院还与市妇联、轨交公安联合制作动漫视频《勇于发声拒绝侵害》,在地铁移动电视平台每天滚动播放30次,持续播放一个月。

正大光明地谴责“咸猪手”,体现的是一个社会的文明水位、男女平等的水位。

我身为女性,当然乐见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社会主体加入到宣传队伍中,共同促使防范性骚扰的公共观念不断进步。但很快,一则网上的刺目留言打破我的这种欣慰:“没有不曾被性骚扰过的女性吧。”

老实说,我被刺痛了——一方面知道这样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没有数据支撑;另一方面,旦凡挤过地铁、挨过“咸猪手”的,都能理解其中既无奈又愤慨的情绪,以及这种情绪背后肯定包含的不堪遭遇。

前段时间,人流如瀑且有监控的北京国贸地铁口也发生了女性被猥亵的案例。受害人事后回忆,她身材娇小,被陌生男子抱住的时候,“脚都离地了”。万幸的是,至少5名路过的行人第一时间施以援手,悲剧被制止了。

如果以“地铁性骚扰”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你会发现地铁性骚扰比想象得要常见。公共交通场所的裙底风光偷拍偷录,甚至成了一个专门的灰色产业链。然而与其他侵害不同,遭受这种骚扰,敢于当场呵止甚至报警的,可能只是少数派。

我这么说不是在谴责受害者,我们都知道要求他人当一个“完美受害人”是多么不负责任的言论。很多研究也表明,如果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反骚扰心理建设,“懵了”“傻了”“吓到了”是绝大多数人的本能反应。因为羞耻而害怕,因为害怕而自责,常常是这样。

除了强化个体的反骚扰意识和能力之外,一个人人愿意为这种事挺身而出的社会环境太重要了。北京国贸地铁事件,没有“五人团”出手,身高体型不占上风的女当事人必然要吃亏。“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由整个社会协助施暴者完成的”,这话听上去似乎很刺耳,但遇到这类情况,围观者站出来制止一下,哪怕只是喊一嗓子,效果都是立竿见影的。除此之外的措施好像都只能事倍功半,像深圳地铁设置了女性优先车厢,高峰期不仅根本没人遵守,还有人视此举为歧视,也不知指的是歧视男性还是女性。但以隔离为本质的方案,的确不能根除问题。

这就显现出不间断的社会教育有多关键,发放宣传手册、做视频、树典型不是作秀,告诉受害者“不要迟疑”“不要害怕”“不要放过”“不要自责”绝不徒然,就像韩剧《就算敏感点也无妨》里的台词说的,“不要缩头缩脑的,要抬头挺胸的走路!”改变观念,是一切的前提。

如果你愿意凝视深渊,地铁性骚扰只是我们这个国家女性生存状况的一瞥。前段时间,鲍某某被诉性侵养女事件发生后,网友“贴着创可贴的毛球”写下了7岁的自己被17岁表哥性侵的经历,一天之内,她收到了4万多条私信,其中有少女孩在这个“树洞”吐露类似的经历。微博“trigger warning”标签下,有12多万网友的标签下发出了集体共鸣。这些经历很少曝光,因为时间久远等复杂原因,施害者几乎很难受到法律追究,受害者也几乎全都留下了或大或小的心理创伤。此后的人生,像永远脚踩着细小的玻璃碴子。目睹到这些,你还能对女性说出“嘿,不要小题大做”“不要过于敏感”吗?

这些“故事”是过去式,要避免它们成为现在式,更要杜绝将来式。所以,我们今天要在公共舆论场里认真、严肃、不畏地探讨反性骚扰,这并不可耻。也希望下一代的性教育、爱教育能更早地完成,不要等到受伤后、成年后才能接受到再教育,不再需要从地铁发放的手册上获得知识普及。(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交警进村居广泛宣传 文明出行深入人心

民警正在为村民讲解交通安全知识。连英如摄本报讯(融媒体特约记者连英如)为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拓宽宣传工作的覆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