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民拜年的礼俗
◇王绍忠
“年”是华夏悠久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重要节日。年起源于殷商时期年首岁尾的拜神祭祖活动。年也是谷黍的生长周期,《说文·禾部》中记述:“年,谷熟也。”过年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广大汉族和少数民族都要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以示喜庆和祝福。年初一清晨,乡村时兴大拜年,几乎是每户只有一位长者在堂屋内留守,其余的全都出宅串街走巷、绕庄环村,喜笑欢闹地四处拜年。
宋代中期,因拜年的人潮涌动,亲朋好友一时难于登门齐聚,家长便派年少者带去名片拜年,故称“飞帖”。各家门楼下都盛行贴一纸袋,上书“接福”二字,用以盛放飞帖。《燕台月令》中记述:“是月也,空车走,片子飞”成为时尚。有些人家特设了“门簿”,用以随时记录客人的往来和飞帖的时间。
到清朝初期,拜年又增添了新的形式,出现了“团拜”。艺兰生在《侧帽余谭》一书中云:“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又云:“每岁由值班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团拜就减轻了逐个单拜的程序,节省了彼此祝贺的时间。
提起拜年,它种类颇多。宗族拜年的意义在于传承孝悌之情,弘扬尊老爱长之风。耳濡目染,使晚辈后生在社会上也会尊重师长、谦逊做人、文明行事。初一清晨,起床洗刷后,要首先去给家中的长辈拜年、问候请安,祝福老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然后再逐一去给本族的长者拜年。要满脸堆笑、亲热和蔼地恭贺老人新春欢乐、四季平安。俗话说:“八十老人赛顽童”,又说:“笑一笑,少一少”,要在他们面前多说一些开心、舒畅的话语,逗得他春风拂面、心花怒放。长辈在接受晚辈恭拜时,还要将预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子孙。因“岁”与“祟”谐音,得到红包的孩童会平安无恙。
亲戚有血缘关系,自然会在新春佳节中彼此探视、相互慰问。依照传统习俗姑舅表亲之间,应该是外甥先去给舅父母拜年,然后内侄再去给姑父母拜年。这种伦理关系,乡亲们称此为“娘亲舅大”;还说“亲上亲,娘舅分,断了骨头还连着筋”。这种种说法包含有尊重母系的风俗。过去给姥爷姥娘、舅父舅母拜年,是宜早不宜迟,若有家事,最晚也莫过初五。这样一来既可密切亲情,又能增强团结、交流沟通情感。
初一为朋友拜年,也是不可忽略不得忘却的大事。不论去年交往关系如何密切,还是相互间出现了磨擦、裂痕,或是存在着微妙的纠葛,彼此拜年,相对一笑,看起来是礼仪形式,实际上却存在着极其丰富的道德内函。见面问侯使亲切的关爱更加亲密;对坐热聊使矛盾在谈笑间得以谅解消除。朋友间对新春拜年千万不可忽略轻视,它能使友情更加牢固,友谊更加深厚。
拜年除了语言上的祝愿和祝福外,行体动作上还有如下几种。一是五体投地的“行大礼”,也称叩首跪拜礼。如今在一些僻远乡村,未成年的晚辈对辈高寿长的老者,还行使这种原始传统的礼俗。其次便是躬身作揖礼,姿势是腰背略弯、前倾,双手抱拳高举。再就是行抱拳拱手礼,抱拳是左手抱紧右手,此礼多用于平辈间的拜年。最后一种是鞠躬礼,多用于下级对上级,亦可在平辈间形使,男女同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拜年这一礼仪又变幻出新的形式。除沿袭以往的习俗外,又新兴起了电话拜年以及手机短信、微信、QQ拜年。无论相隔多远,就算是异国亲友也能送上温馨的新年祝福。
新闻推荐
受疫情影响,全国多地尚未开学。“宅家学习模式”给不少学生带来焦虑、烦躁、沮丧等情绪困扰。心理教师提示,应正视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