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诗词赏析】踏青寻芳古诗词

甘肃农民报 2020-03-26 03:59 大字

魏益君

“茶磨山前水似苔,红妆队队踏青回。衣香花气熏人醉,蛱蝶蜂儿扑面来。”这是明代王宠的《踏青》,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踏青亮丽的红妆风景线,春天里丽人如云,衣香花气、蛱蝶蜂舞,让人沉醉。

踏青,古时也叫行青、探春、寻春等。踏青习俗由来已久,据说远在先秦时就已形成,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 古人踏青,内容丰富多彩,或观赏山川风光,游览名胜古迹,或野炊、采摘、放风筝等。历代文人墨客更是与踏青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踏青诗”。

“四野春工遍,柔风动赏心。踏青喧柳陌,举白醉花阴。”宋代赵汝燧的《踏青》,春风轻拂、柔情似水,想必佳人同游,景未醉人人自醉了!还有宋代吴可的《踏青》:“幽居懒慢养余生,强为春风处处行。藉草弄花终少味,寻山爱竹尚多情。”再有明代邓氏的 《东园踏青》:“芍药丛边露气沉,步随芳草共幽寻。桃花薰日红浓淡,柳叶迷烟翠浅深。何处香泥忙社燕,谁家晴槛噪时禽。悄寒罗袜浑无力,斜倚东风碧树阴。”这些都描绘出晚春踏青的美好。

宋代苏轼的《和子由踏青》,把踏青的场景表述得淋漓尽致:“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嗔: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东风微拂的田间小路上惊起了微尘,游人们开始来到野外感受春天的喜悦与温馨。人们难得清闲,正好停车在路旁小饮,麦苗短而柔韧,不怕那辗轧过来的车轮。城里人厌倦了高高的城墙,向往着郊外的景致,许多人家一大早就爬起来,闹腾腾地涌出城来踏青。

宋词里的踏青给人另一番韵味。宋代欧阳修的《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在南郊的园林中游春,和暖的春风中,时时听到马的嘶鸣。青青的梅子,才豆粒一样大小,细嫩的柳叶,像眉毛一般秀灵。春日渐长,蝴蝶飞得多么轻盈。花上露珠晶莹,春草茂密如烟,这户人家已放下窗帘。她荡罢秋千格外疲倦,轻解罗衣床上眠,伴她的只有梁上双燕。

还有宋代张先的《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更是给人一种秋千荡春的美好:“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船,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依旧留连。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来牵如蚁线。游女们走了远山逐渐昏暗,音乐停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无数的柳絮飘过得无影也无羁绊。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浮桥没水不胜重,野店压糟无复清。”跟着古典踏青寻芳,来一次穿越远古的春天旅行,身也舒畅,心也明媚。

新闻推荐

交警一大队本月查处7起“酒醉驾”

近日,皖北晨刊记者从市公安局交警一大队获悉,自3月2日“酒醉驾”集中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先后查处了“一次酒驾”1起、“二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