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远去的补碗匠

定西日报 2020-03-16 07:30 大字

□张军霞

前些天,回老家收拾一些东西,因为老屋长久没有人居住,到处都蒙着厚厚的灰尘。走到厨房时,窗台角落里的一个瓷碗,吸引了我的视线:这只碗上面的图案真好看,白底红花;这只碗也真难看,身上密布着一串铝钉……

显然,这是一只被修补过的碗。说起来,它的后面还藏着一段故事。记忆里,这只碗是外婆送来的,她织了布,拿到小镇的集市上去卖,在百货商店里看到了这只漂亮的碗。当时,她的钱用来买米买盐都很紧张,但还是狠下心把碗买了回来。

那时,家里的碗多是粗碗,上面没有什么图案,这只碗上面一朵朵精致的小红花,让我和姐姐眼前一亮的同时,不由都动了一个念头:想要把这只碗据为己有。母亲一眼就看穿了我们的小心思,笑着说:“你们两个人轮流用它吃饭,一人用一天。”

我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只碗很快就被打破了:那天,本来轮到姐姐用它吃饭,我却偷偷用它喝水,姐姐发现了过来抢,我不给,我们争夺时,碗从手里滑落下去,摔碎了。这可真是闯了大祸,我们被吓坏了,号啕大哭起来。

当时,母亲不在家,住在隔壁的刘伯伯听到哭声走来,他看到地上的碎片就明白了,笑着说:“别哭,别哭。还好碗底没有摔坏,补一补还能用呢。”他转身回去拿来了一个小木箱,把残破的碗固定夹在膝盖之间,一手扶碗,一手拿钻,像拉二胡一样,轻轻旋转钻头,不一会儿的工夫,就在碗上面打出了好几个小洞。接下来,同样又在碎片上打出几个洞。洞眼打好了,用铝钉把碗和碎片固定在一起,最后沿着补过的地方,抹上一种类似胶水一样的东西,这只碗就算补好了。

母亲回来的时候,刘伯伯已经给碗里盛了清水,让它重新变得滴水不漏。母亲看到我和姐姐紧张的神色,马上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但她没有责怪我们,而是忙着向刘伯伯道谢,中午吃饭时,母亲还特意炒了一盘鸡蛋,让弟弟给刘伯伯送去,并且叹息着说:“人家是靠手艺吃饭的,不容易。”

那时,我们才知道刘伯伯是一位补碗匠,他每天都会背着木头箱子,走街串巷去吆喝生意,他最喜欢说这样一句口头禅:“没有打不破的碗,也没有补不了的碗。”谁能想到,二十年之后的今天,超市里多的是各种不锈钢碗、木碗,它们真的不会摔破,也不再有人需要补碗了,曾经的补碗匠就这样消失了,只有眼前的旧碗还在见证着这个职业昔日的辉煌,让人觉得恍然如梦。

新闻推荐

【前沿观察】远程工作的实践问题与应然规范

远程工作作为一种数字时代日益多见的工作形态,在此前我国的用工实践中已有所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防止疫情传播的隔离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