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讨】我国当前面临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与应对之策
观点
●当前,我国稳就业政策面临的诸多矛盾,是周期性、结构性与体制性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需要反周期性政策与结构化改革综合施策。要发挥财政政策促进就业的乘数效应,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创造岗位持续增加,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就业能力,优化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保障就业稳定。
有效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当前我国积极就业政策的两个重要着力点。然而,当前我国的就业矛盾更多是结构性的,使得积极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存在一定障碍,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来龙去脉,从而为促进就业提供更好的对策参考。
就业结构性矛盾有深刻的结构性根源
首先,劳动力需求的结构性变化是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产生的根源。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即使劳动力需求总量没有明显下降,经济结构变化带动经济行业部门间劳动力需求结构性调整,也会导致结构性失业问题。原因在于,现代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总是由技术进步和创新所推动,新经济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对已有就业岗位造成了一种创造性破坏效应,新创造就业岗位的信息成本和技能再培训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劳动力的产业间再配置。
其次,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变化也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来源。劳动力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是确保宏观就业总体稳定的根本前提。但是,劳动力供给呈现着不同的城乡、区域、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结构,当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劳动者的年龄结构与受教育程度结构成为劳动力供给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果老龄化程度加深与教育供给结构失衡相交织,由劳动力供给侧引发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会更加突出。
另外,劳动力市场功能发挥是否顺畅,也是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因素。作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制度安排,劳动力市场不仅要在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发挥决定性的信号作用,还要在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激励未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人口加强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发挥作用。一个运转稳定、配置有效的劳动力市场,能够降低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摩擦,能够为失业者提供兜底的失业保险金,能够激励潜在的劳动力提升参与劳动的能力,从而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主要表现
一是传统行业中的传统工作岗位加速流失与劳动力再配置进程缓慢之间的矛盾。突出表现在传统行业中的劳动力转移安置进程缓慢,传统行业中的中低学历劳动者向新经济部门的转移就业进程缓慢,传统行业中的社保关系承续性转接难度较大。需求不足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自然垄断型企业产生了大量的隐性失业工人,必须要实现劳动力的转移和增效。
二是作为高技能劳动力的大学毕业生供给结构稳定与需求升级之间的矛盾。突出表现在当前我国大学生培养体系对劳动力市场的周期性变化缺乏快速响应能力,以及对结构性突变缺乏自适应调整能力。大学毕业生的供给体系与需求体系的主导力量不同,由公共财政经费支撑的大学生供给缺乏弹性,而由市场力量所主导的需求充满竞争且灵活多变。在经济周期性因素驱动下,大学毕业生的供给与需求波动规律各不相同,导致大学毕业生的供给与需求存在一定不匹配。早期需求不足所产生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逐渐转化为供给侧无法适应需求结构转型的就业难,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
三是新兴产业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旺盛需求与人才供给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突出表现在“三新”经济具有研发密度高、投资集中、创业生存竞争激烈等特点,引起新经济技能需求和供应匹配造成的结构性矛盾,以及新经济对劳动力需求前景的不确定不稳定性对就业带来的结构性挑战。新兴行业对就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技能要求较高,而这些高技能普遍是通过干中学和在职培训积累起来的,难以通过学校的专业学习积累。由于技术密集型工作岗位一般具有较强的技能专用性,因此新兴行业所需要的专业性技能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进一步抑制了劳动者的技能培训积极性。
反周期性政策与结构化改革综合施策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稳就业政策面临的诸多矛盾,是周期性、结构性与体制性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因此,要缓解我国面临的结构性就业矛盾,需要反周期性政策与结构化改革综合施策。反周期性政策是保持经济增长稳定在目标区间,为结构性改革创造空间;结构性改革措施是消除未来持续增长面临的障碍,为反周期性政策的再平衡创造条件。
一是要发挥财政政策促进就业的乘数效应,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创造岗位持续增加。要注重降低企业创造新工作岗位和稳定原有就业的税收负担,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保持经济主体增加生产、扩大投资和消费的活力。要提高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效率,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在三大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促进规模化就业和绿色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是要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就业能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人才资源已经上升为经济发展中的第一资源,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人才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首先,要持续推进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深化高校招生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引导高校加快急需紧缺人才的专业化培养体系建设。其次,要加快职业院校专业和人才培养能力升级换代,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第三,要以失业保险存量资金为基础构建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术技能教育成本补偿机制,以劳动力转移带动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的加速转型。
三是要优化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保障就业稳定。从劳动力市场功能的角度看,经济周期性因素会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本积累和配置功能失调而放大结构性就业矛盾。劳动力市场功能存在的结构性缺失和价格粘性,导致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产生结构性的不匹配,加剧结构性失业。因此,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必须要配合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政策体系,更好地发挥劳动力价格、市场准入、创业补贴、社保缴费率等政策工具组合,完善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体系。其次,要充分用好用足现有就业促进政策,统筹城乡两个劳动力市场,把拓展农民工就业空间与稳定城镇就业有效结合起来。另外,要加强对就业吸纳能力强、雇佣规模大的大型企业就业与失业的精准监测与实时监控,增强防范规模性失业的预见性。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
新闻推荐
2月28日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夜查酒驾统一行动,各大队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在城区主要路口、路段设置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