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好好“宅”着 是贡献更是责任

淮河早报 2020-02-17 08:39 大字

本报讯(记者 付莉荣)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从春节开始,市民们的正确姿势只有一个字“宅”!除了正常的偶尔采购生活用品外,有不少市民已经在家中宅了20多天,因此,如何调整好心态,“宅”出好情绪,是不少市民需要努力的。

“在家待了20多天,我的心情就像抛物线。”2月15日,30岁的钱长明告诉记者。他在外地一家培训机构当老师,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直没有回去上课,“刚开始几天放假觉得很舒服很放松,然后越来越焦急,到十多天的时候,整个人的烦躁情绪到达了顶点,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钱长明说,“后来认清严峻的形势,就自己慢慢调整心态。因为这是一场持续战役,我们每个人都要为之努力。”

其实,和钱长明同样感受的市民有很多,他们在焦急、担心、烦躁的同时,更多的则在尽力调整情绪,安抚家人。

“我每天都在刷新闻,一方面因为病例的增多而感到恐慌,一方面又因为看到太多人投入一线开展救治工作而感动。”大学生小杨告诉记者,目前,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宅”是最好的办法,它既是对人的毅力和耐力的考验,也是我们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好好在家里待着,就是为社会做贡献。”

“现在,安心待在家中,就是表达我们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心。而且,‘宅’还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生活。”市民陈先生表示,自己原来工作很忙,极少有时间陪伴家人,现在趁着休假时期,每天陪孩子写作业,给家人做饭,“放空心灵,净化情绪,好好享受与家人欢聚的美好时光,竟然有难得的放松与温馨。”

一位叫“奋力前行”的网友说,自己的孩子一直很调皮,经常不服管教。疫情防控期间,他给孩子讲了许多真实事例,“当大多数同龄人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游戏,跟父母讨红包的时候,不少年轻的医护人员已经不顾危险,战斗在了疫情防控的一线。”他说,很多感人的事迹让孩子哭得很伤心,跟从前相比也有了不少变化。

张子璇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她说,自己原来特别不喜欢写作文,但是现在每天听新闻有很多感受,便尝试着写一写简单的日记,“我一直写《疫情“宅”家的第N天》,现在已经写了不少篇了,相信这场疫情很快过去,我也会成为一名小作家啦。”

新闻推荐

“我是市里制定政策的” 浙江海宁一干部不配合防疫工作被查

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不配合小区门口志愿者工作,发表不当言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浙江省海宁市一干部被当地纪委予以停职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