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要让老人“见物又见人”
今年妈妈生日,笔者和弟弟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回去,只能打电话问候她和爸爸,在家族微信群聊聊天。让笔者感到欣慰的是,每年爸妈过生日,我二叔、三叔、二婶、三婶以及二舅都会去我家,大家可以凑上一桌。留守老人其实没啥奢望,就是自己没病没痛,不给儿女添堵,然后身边有老伴或亲戚,有几个可以经常见面的伴儿,生日或过节时可以聚一起唠唠磕。
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比较难。在很多农村地区,年轻人外出打工,小孩在外上学,老人成为看门人,一些孤寡老人端一个凳子坐在门口,一坐就是一个上午。房子或许很大,装修也不错,但唯一的常住人口只有老人。我们衡量居民居住满意度的时候,光有住房面积、通水通电状况、电器拥有程度等客观因素是不够的,还要考虑老人的社交生活等主观因素。一句话:不能“见物不见人”。
和身边一些老人聊天,他们中的不少人怀念从前的日子:大家住在毗邻的房子里,茶余饭后在村头大槐树下聊天唠磕,每天的“工作”就是下地干活、种菜、聊天,然后到了点回家做饭、洗碗。而住在高楼,某种意义上剥夺了老人的“工作权”。
这给我们一些启示:在城市或城乡接合部进行征地拆迁的时候,不宜只考虑经济因素、相关硬件设施,还应考虑居民社交网络的延续或补给问题。比如,尽量让居民参与住房的选址,尽量尊重居民的居住意愿;配建相当比例的中低层住房,因为后者明显增进居民的日常社交意愿及实践。“见物又见人”,让城乡一体化真正促进人的健康生活。姚华松
新闻推荐
2019年进入最后一个月,2020年正在向我们走近,各种年终总结和新年派对纷至沓来。80年出生的女孩子,即将女人四十,少了少女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