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新家了” 周亚娟
给李银存家捐助的各种家具
“梓宣,梓宣,快来快来,看看谁来了?”随着李银存的一声吆喝,从小区楼道里跑出了他的女儿李梓宣。“叔叔,阿姨,我有新家了。”跑到我们眼前的李梓宣,羞涩中带着雀跃,指着身旁一楼的窗户说:“这就是我的新家。”
这应该是瑟瑟深秋里最晴朗、最开心的一天。当我和同事们来到丹凤县城西7公里处的易地搬迁安置点,走近老君7期2区5号楼一单元一楼东户李银存家门口,面对他家分到的通透、亮堂的新房,面对刚刚打工回来的李银存和刚刚放学回来的李梓宣,我们的心情因为激动而难以平静。
李银存是龙骨岩村五组村民,家住离村委会6公里的大西沟里,因为家境贫穷一直没有找到媳妇,50岁时遇到流浪到村里的智障女人黄春芳,与其结婚成家。婚后,他们居住的两间泥土房不幸失火,县民政局补助了1.7万元,让他修缮住房,谁料又逢妻子难产到省城住院,花光了所有补助款和家里仅有的积蓄……无奈的他们,只有租住在邻居家的3间土房里。
2013年,李银存家被识别为贫困户。2016年我们单位包扶该村后,包扶李银存家的同事张晓红深感他家贫困情况严重,多次深入他家宣传国家扶贫政策,鼓励他们振作精神,督促、联系李银存已经4岁的女儿李梓宣进入龙岩小学学前班,帮助、指导他家发展养殖业。张晓红还多次发动、带领同事们向李银存家捐助衣物和孩子的学习用具,自己经常给李梓宣买玩具、零食,去龙岩小学看望她,向老师询问她在校的情况。当他看到李银存没有文化,妻子不能正常与小梓宣交流,不能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孩子因缺乏母爱总是不言不语紧锁眉头时,他就产生了一个念头,想认小梓宣为干女儿,接她来城里,由他和妻子照顾并资助她上学。和妻子商量好后,他几次去李银存家试探,发现李银存虽然家庭贫困,却视小梓宣为掌上明珠,只要孩子能在身边,吃啥苦受啥罪他都愿意。至此,张晓红明白小梓宣是李银存全部的希望和寄托,如果他要领养孩子,李银存思想上通不过,精神上也承受不了,所以,他只能把这份爱心变成切切实实的帮扶。虽然这几年该享受的扶贫政策李银存家都享受到了,但因为他每天要接送女儿上学,根本没有时间出去务工赚钱,家里的居住环境、生活面貌还是没有很大改观。
我和几个同事受张晓红影响,曾多次随他去李银存家,捐衣捐物,打扫卫生。记得我第一次去他家,是2017年冬天,空荡荡的3间土房里,除了一个老旧破烂的两格子柜,就是一张坑坑洼洼的床。一家三口的衣服,乱七八糟地堆放在一个旧木箱子上。我问:“娃平时在哪儿写作业?”李银存指着一个歪歪扭扭的椅子说:“娃就趴在这。”我听后一阵心酸,说以后有机会了,把家里的桌子给娃拉一个过来。可是,后来每次去包扶村时都急急匆匆,翻山越岭一路颠簸,到村里后忙着干自己的工作,一直没有兑现给李梓宣拉书桌的承诺。
今年8月底,李银存终于搬出了莽莽大山,携妻带女住进了县城西边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秋深风寒,从山的那一边到县城的这一边,李银存一家过得怎样?女儿和老师、同学们相处得如何?李银存找到活干了没?智障且腿脚不便的黄春芳习惯新环境了没有……这些问题又成了张晓红和同事们的心事。昨天,当我知道大家要去走访李银存的新家时,就从家里抬出五六年前买的一张两层玻璃的电脑桌,擦净上边的灰尘,我要兑现自己几年前说过的话。与此同时,张晓红抬来一张木床和席梦思床垫,单位上也买了餐桌和凳子,还有一些孩子的学习、生活用品。
进门之后,李银存的新家果然如我所料,除了简单的锅灶用具,一个茶几一张旧床,再没有其他家具。我们的到来,李银存显然很欣喜,一边和大家摆放抬进来的家具,一边告诉大家女儿在不远处的老君小学上学,来去不用接送,有小区同学相伴,自己也有空子揽活干了,最近在墓场搬砖,每天能挣200元工资……听着李银存的絮叨,同事们都为他家高兴,好像看到希望的太阳正在冉冉升起,身上充满无穷的力量。小张、小宋帮忙整理随处乱放的生活用品,美女小李给孩子洗头、梳头,辅导作业,张晓红和李浩比划着以后买了电视放在客厅什么位置,老叶叽咕着说天冷了,这个家里还需要个烤火炉……
我们离开时,李银存一再挽留大家吃饭,说在家里吃或者在外边饭馆吃都很方便。我们笑着说不用了,都笑得很开心,为忠厚老实的李银存说这话时的底气和诚意,为李银存一家未来的美好生活。
新闻推荐
基本案情:孙某系某纺织有限公司职工。某日中午,该公司春节放假前在食堂进行单位聚餐,孙某、杨某均饮酒。下午15时许,孙某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