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大闸蟹丰产背后现隐忧(1) 产量大增销量有限,电商渠道增速下滑遇挑战,明星代言引发消费投诉新问题
11月5日,蟹农俞师傅向记者展示今年养殖的阳澄湖大闸蟹。
伴随双11落下帷幕,大闸蟹销售高峰也步入尾声,然而今年对整个阳澄湖大闸蟹行业链来说可谓是“喜忧参半”。
新京报记者在自11月4日起到阳澄湖产区阳澄湖镇走访了解到,虽然大闸蟹的产量、规格高于往年,但市场受到了价格战、外地蟹竞争、消费信心不足等因素的挑战,增产不增收、电商收入增速下滑等成为眼下困扰阳澄湖大闸蟹行业的新问题。
面对挑战,阳澄湖大闸蟹产业链各方在规范品牌、提升品质的基础上,掀起了明星代言热,以求找到新的增长点,但在行业自身服务或产品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新的矛盾也就此产生。
产量增长销量下降
在今年9月第一批阳澄湖大闸蟹开捕之际,蟹农胡师傅对一笼笼肥美的螃蟹甚是满意。他当时告诉新京报记者,今年阳澄湖大闸蟹规格较往年都要大,预计是个丰收年。然而两个月后,伴随大闸蟹销售旺季步入尾声,胡师傅却说,由于销量没跟上产量,今年整体收入变化不大。
为保护生态环境,阳澄湖的围网养殖面积从1988年的14.2万亩降至如今的1.6万亩。11月5日,新京报记者看到,治理后的阳澄湖养殖区域水草肥美,不时有白鸥轻点水面划行而过,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围网将每户养殖范围分隔开来。正在开船查看螃蟹情况的俞师傅告诉新京报记者,虽然大闸蟹的销售旺季已快结束,但湖内还有四成螃蟹尚未捕捞,蟹农们都被动拉长了销售期限。
蟹农反映的问题并非个案。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大闸蟹协会会长吴阿二告诉新京报记者,今年园区大闸蟹产量超过250斤,远高于往年180斤-220斤的平均产量,但市场需求并未赶上产量增速。受多方因素影响,今年园区销量甚至较往年下降了20%左右。
据了解,目前苏州工业园聚集着846户蟹农、91家拥有阳澄湖大闸蟹地理标志的企业,以及374家经销商,养殖面积在阳澄湖1.6万亩的围网养殖范围内排名第二。增产不增收对于整个园区的影响非同小可。
目前,苏州工业园产出的阳澄湖大闸蟹40%销往本地,北京、上海占比分别为25%、35%。然而在苏州大本营,阳澄湖大闸蟹的销路却受到了限制。吴阿二说,受环保问题等影响,2018年8月至今,工业园内的小企业陆续关闭了1/4左右,使得今年的大客户订单少了很多。
在吴阿二看来,园区长期只做线下的销售模式也是影响其销路的因素之一。当下工业园内的年轻人多是外企从业者,“真正做螃蟹养殖和经营的都是45岁到65岁的老蟹农了,不太擅长电商等线上经营。”
除自身问题外,其他产区的大闸蟹使得消费市场出现了分流,如一些苏北地区的消费者发现身边水域也有大闸蟹后,就不会到苏南买蟹。
电商销售增速放缓
除产地外,线上销售模式也在今年遭遇了增速放缓的挑战。来自阳澄湖大闸蟹昆山产区的“今锦上”副总裁田琴告诉新京报记者,自2015年转战电商平台后,“今锦上”业绩增速十分明显,两年内整体线上销售额由1000万元增至1亿元。然而到了2019年,大闸蟹网上收入增速开始放缓,“今锦上”一款往年页面访问指数达到25万的爆款,今年只有15万的访问量。
田琴认为,电商增速放缓的原因多样,首先是受大环境影响,整体消费市场低迷,为此“今锦上”推出了拓展商超、线上企稳的经营策略;其次是蟹卡热度有所下降,与2015年高峰时不可同日而语。“网络卖蟹第一人”顾敏杰曾向新京报记者透露,2015年蟹卡收入可占其营业额的一半,而今年只能占到1/3。
此外,正规阳澄湖大闸蟹在价格战中也不占据优势。据田琴回忆,自2017年开始,电商渠道出现了大闸蟹的恶性竞争,正品阳澄湖大闸蟹为避免亏本,很少进行无底线的降价,略显失势。
吴阿二也告诉新京报记者,很多传统蟹业经营者不开拓线上销售的原因正是在于不愿意参与低价竞争。“现在网上的低价蟹卡很常见,但长期低到68元、78元价位的肯定不是正品阳澄湖大闸蟹,我们不无限降价就是想保证自己的品质。”
田琴指出,在低价倾销的过程中,很多不法商家会选择以次充好、缺斤少两,以保证最后盈利,但也因此扰乱了行业秩序。“今年就有部分企业客户私下表示对市场乱象有些担忧,不想继续合作了。阳澄湖大闸蟹不是生活必需品,如果消费者产生失望情绪,就可能去选择其他替代品。”
为规范行业发展,天猫、京东等平台推出了相应措施以减少乱象滋生。一位拥有3年从业经验的阳澄湖大闸蟹电商告诉新京报记者,天猫以往是按蟹卡数进行结算,但在2019年,鉴于兑换纠纷等因素,该平台开始以发货量进行结算。
(下转B02版)
新闻推荐
3名被害女生所租房屋门上有被砸的痕迹 澎湃新闻记者彭渝图郑州一名59岁男子杀害3名年轻女子案受关注。11月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