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严酷的拷问 真诚的企盼 杨仕芳中篇小说《阿萨玛的灯》引发的思考

柳州晚报 2019-11-17 07:05 大字

孙代文

心地善良的青年司机吴能雄,给镇上老板刘建军开货车到山里接货。一天下午,他驾着车在山坳里狭窄而泥泞的基根路上行驶,突然从后视镜发现一个人脸朝下趴在路坎上,他刹住车,急忙跳下去查看。那是个比他父亲还要苍老的老人,鼻孔里还有些微弱的气息,身旁丢弃着锄头和柴刀,说明人还活着。他直起身左顾右盼,没发现一个人影。是救人,还是开车走,此时他内心充满矛盾。要是我就这么走了,就没有人知道老人摔在坎上,他很可能就死了。怎么办?“袖手旁观与亲手杀人没有两样。”吴能雄忽然想起一部电影台词。已经回到驾驶室的他,又跳下车来把老人抱到副驾上,然后直接把车开到了卫生院。后来受伤老人的家人得到了消息,他的儿子吴邦赶到医院,见父亲不省人事,就认定是吴能雄撞的,还说不是他撞的他干嘛要这样?不是心虚吗?吴能雄反复说明,他们不能这样冤枉好人。双方争执各持己见,但谁也举不出可以证明的人。后来在派出所所长的协调下,双方签订了一个各出一半的医疗费协议,矛盾虽得以缓和,但埋下了病根。老人手术后,成了植物人,双方矛盾加剧,吴能雄为偿还债务,外出打工,后来跟人做假币,被判刑十年;他那做代课教师的父亲杨建国,就因为自己这档事,与他母亲吴菊花争吵不休,以至离家出走,最后死于肺癌;孤苦伶仃的吴菊花直到临死前留下遗言,要继续拉亮阿萨灯,与人方便,照亮前程……这就是中篇小说《阿萨玛的灯》因失去社会诚信所造成的家破人亡的悲惨故事。杨仕芳敏锐地抓住这一社会关注的热点题材,通过吴能雄一家的不幸遭遇,深刻地阐明构建和谐社会、重塑社会诚信形象的重要意义。这正是小说突出的社会价值所在。

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是人们普遍遵循的道德法则,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但经过“文革”十年浩劫,优秀的传统受到破坏,人与人之间交往讲诚信的原则,已在许多人心中不复存在。这种恶劣的影响,直至改革开放的初期鲜明地表现出来。侗族青年吴能雄出车在半路看到一个老人摔倒在坎上,见四处没人,担心他出事就把他送到医院来,这本来是做好事,到头来反而被诬枉为撞倒老人的肇事凶手。事情发生后,他母亲吴菊花急得哭起来,他父亲杨建国安慰说,真没事,阿雄是在做好事,被人讹了。他还说,这事会有些麻烦,不过相比救人,再麻烦都是值得的。善良的吴菊花听完事情的原委后说,人不是还在医院嘛,找时间去看看,也给人家消消气。寨里的老人们听说此事,提醒道:凡事还得多留个心眼啊,时代不同了。时代的确不同了,但是为人做事讲诚信的原则绝不能抛弃的。吴能雄一家正是这样做的。他外出打工,挣得钱寄回家填补老人的医疗费;后来因违法跟人做假币被判刑十年;做代课教师的父亲杨建国将存折给了受伤老人的家属,以补偿医疗费;母亲吴菊花尽管在夫亡子散的严重打击下,仍坚强地支撑着,还安装一盏照亮山路,寄托希望的阿萨玛灯,最后孤寂地死去……吴能雄一家用不幸命运的代价对诚信提出了严酷的拷问,这就深刻启示我们:重塑社会诚信形象是多少的重要!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优良传统,是我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小说《阿萨玛的灯》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人民群众朴实、真诚、善良、乐于助人、追求理想的美好心灵。这表现在:当吴能雄一家出事之后,寨里的父老乡亲对他们的同情与关心。有的说,我相信他不会撞人的,这孩子实诚;当不讲诚信且怀疑诚信的吴邦带领村人来抢吴能雄家的猪、牛时,村支书前来劝阻,显然是站在同情弱者一边;特别令人感动的是,“我”(哑巴)的爷爷(杨阳),他跟吴菊花有过一段感情,但他毫不避讳,吴家出事后,他对情敌杨建国没有幸灾乐祸,反而说他的好话,请杨到家中喝酒;杨建国去世以后,他又叫孙子“我”送肉给吴菊花;吴菊花过世后,爷爷践行她的遗愿,每天守着他们家屋外那盏灯,在天黑前拉亮,拂晓之后熄灭,每天如此从不间断。从爷爷的身上,让人们看到人性的光辉。与之相对照的不讲诚信也不相信有诚信的吴邦,在小说的结尾已心生愧意。

小说《阿萨玛的灯》反映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但在结构故事、刻画人物、环境描写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小说的背景,几乎未突现时代的特色;对主人公的刻画,笔墨不集中,缺少铺垫。瑕不掩瑜,仍是值得一读的好小说。

新闻推荐

12岁智障少女遭侵害 8个月2次怀孕 广东茂名警方已并案处理 侦办结果将及时通报

受害女孩家属供图病程记录显示女孩接受人流手术,胚胎组织提交给法医广东茂名信宜市一名12岁智力障碍女孩小文(化名)数月内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