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速读,无脑的“超脑课”
一目十行,看书像电子扫描一样,甚至比那还快,只需疯狂地翻翻书本,一会儿就能读完一整本书。
近日,“量子波动速读”横空出世,不少培训机构在全国各地纷纷出现,培训费用还不低。看着孩子们在培训班里疯狂地翻着书本,有科学常识的人会有些心里发慌。
儿时幻想自己拥有哆啦A梦,掏出记忆面包吃一顿就把书本全背过了,如今这些只在动漫和电影里出现的情景,在现实里也以培训就能学会的方式出现了。
“量子波动速读”究竟是什么操作?这黑科技真的管用吗?如果是骗人的把戏,为何还会有家长送孩子去培训?记者邹通
“量子波动速读”横空出世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得非常广,一帮八九岁的孩子在疯狂地翻书,据说这样就可以快速读完一本书,这个黑科技还有个非常高大上的名字叫“量子波动速读”。有关培训机构宣称,只要掌握了量子波动速读方法,就能在10分钟内阅读一本10万字的读物,准确复述80%以上内容,“直接以心灵感应的方式高速获取信息”。
此视频一出,立刻引起了外界的热议,全国各地的媒体也纷纷对此进行了报道。在《北京青年报》的报道中可以了解到,“根据深圳某培训机构介绍,‘真正的量子波动速读甚至都不需要使用眼睛来参与阅读,而是使用HSP能力里面的透视能力、心灵感应等能力来接收波动的信息。我们在训练孩子们的时候,我们会把书本直接放置在孩子们前面,进行快速的翻页训练来训练孩子们感知波动的信息。拥有了百分百的透视能力的孩子,在快速翻动书本的时候,就能感知到书本的信息。一开始的时候,感知的信息会比较少,比如说只能感知到书本里一个人物的名字,一个故事发生的场景等。但是随着训练的加深,感应到的信息就会逐渐增多。’该机构解释说,该课程针对水平、资历不同的学生收费不同,如果决定学习需要带孩子到机构面询。”
在诸多“量子波动速读”培训机构中,杭州的某培训机构收费最贵。据该机构介绍,该机构所列课程主要针对学生右脑开发,量子波动速读只是其中一项,但不能单独报名。机构只有寒暑假会开展短期培训班,其他都是“终身制”学员,即交纳26.9万元后一直坚持学习到成年为止,“每个月涨1000,截至150人即止。”
看似高端,其实是场骗局
培训机构纷纷冒了出来,报名的孩子还有不少。那么问题来了,“量子波动速读”究竟是什么?据悉,强调“用心去感受”的“量子波动速读”是一种革命性的阅读方式。波动速读法的英文是Quantum Speed Reading,简称QSR,在波动速读过程中,只需以高速翻动书本(类似于洗扑克牌的速度),甚至不需要翻开书本,就能理解书中内容并复述出来。
看似高端科技,让人难以明白,其实不用深究,能完全说清楚的人还真没有,因为它本身并没有科学依据。遇到不懂的事物,可以尝试看看百度,而在百度百科中,对于“量子波动速读”的名词解释只有一句话:“量子波动速读”是一种违背基本常识和教育规律的培训乱象。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这是科幻圈中流传的一句话,意思是有些科幻作品,一遇到解释不清的科学问题,喜欢用量子力学来蒙混过关。没想到这种科学家都没完全搞明白的问题,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儿童培训班中。
类似闹剧屡屡上演
面对“量子波动速读”,静下心来就会发现,这种操作其实并非首次。多年前,就有“蒙眼识字”的培训。培训机构说,人脑中的松果体是人的第三只眼,打着“开发松果体”和“全脑教育”等“高大上”旗号,宣称“开启右脑的智慧,促进左右脑平衡应用,提升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创作力”;“超感心像力”课程提升孩子专注力,蒙着眼睛也能辨别物体颜色;“脑屏成像”课程增强孩子记忆力,对任何文章篇目过目不忘;“超感创作力”课程激发孩子创作力,1小时写20首古诗,再不愁背书和写作文……
对于神秘的“松果体”,医学专家也明确表示:“之所以将‘松果体’称为人类的第三只眼睛,是因为‘松果体’能够分泌一种名叫褪黑素的激素,让人感受昼夜交替的变化。”换言之,即便激发了“松果体”,也不能让人蒙眼识物。
现在,骗术并没有升级,只是换了一套说法,当“蒙眼识字”等骗局逐渐退出“舞台”之后,崭新的“量子波动速读”又粉墨登场。松果体、高级感知能力、量子、波粒二象性……把一个个公众有些陌生的科学术语任意排列组合,培训机构就为某种神秘的培训方式提供了合理性和权威性。
培训骗局折射家长焦虑
明知是骗局,为何还有家长送孩子去培训,甚至不惜重金。有媒体分析,这些父母之所以交上一笔智商税,是因为心里有个“神童梦”。但现实中大多数父母其实无此奢望,所求无非是自家孩子能“跟得上”,这也是当下父母的一种教育焦虑。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古话放到如今依然适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成了每个家长深信不疑的真理。教育焦虑,让家长不惜重金,为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学习各种才艺。在这场教育的军备竞赛中,每个人都在交智商税,无非多少之分。很多父母都说最怕开家长会,因为每次一开家长会,就会发现其他孩子又学这个又学那个,自家孩子明显落后。在这种焦虑氛围下,大家只能将教育理解为速成,尽快出成绩,尽快达到让别人满意而非让孩子满意的效果。许多家庭对五六岁孩子的要求,已经以十五六岁作为标准。
此外,很多人之所以因教育而焦虑,源于在内心中认定,教育决定阶层。观察当前的中国社会,社会阶层固化趋势愈发明显,向上流动的空间越来越狭窄,而教育似乎是唯一突破阶层固化的途径。而且,很多家长们付出的“牺牲”,表面上是为了孩子,其实是为了自己,内心根源其实是不能接纳自己的平凡。
在这种教育焦虑之下,各种奇葩培训的出现,就不难理解了。“量子波动速读”之后,更是会有其他“更超前、更大胆”的概念出现,仍然会有一茬接一茬的家长继续掉进坑里。教育焦虑,让中国家长对教育的理解走进误区,然而家长们迷途并不知返,仍然义无反顾投身报班大潮。知识改变命运固然有其道理,但在学习上,家长应当擦亮双眼,什么该学,什么是骗术,应当有一定的辨识能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重压之下,家长的焦虑也开始传染给孩子,孩子应对各种培训,已经筋疲力尽,面对父母的期望,有些孩子为了赢得肯定和认可,也开始迎合各种骗局式培训,甚至不敢说自己没学到什么,这也更让家长陷入孩子确实有所提升的误区。当中国父母和长辈们用揠苗助长的方式,赋予孩子远超其自身年龄的期望时,孩子要么就走向反叛,要么就为了让大人满意而选择欺骗,这恐怕才是这些骗局式教育所带来的最大悲哀。
网友热评
“看书快不快不知道,凉快是真的”
奇葩的视频,不明所以的黑科技培训,网络怎会错过这样一个热点。面对这一新鲜事物,网友们的评论也是炸了锅。
不少网友打趣称:“有一说一,这个量子波动阅读看书快不快不知道,凉快(翻书速度快)是真的。”“读书也靠量子波动?是不是我真的翻书翻少了。”“这培训班也不开空调的吗,看给孩子们热的。”“其实这是套路,翻书翻多了就烦了,就想知道书里到底写了啥,侧面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智商余额不足的我差点就信了,好在贫穷让我保持理智,这课真是太贵了。”
更有不少视频网站推出了各种“专家讲解”,“专家”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看似合理的解释,以赢得观众的点赞,当然都属于“高级黑”,网友也非常“配合”,闹得不亦乐乎。还有一些恶搞的视频也纷纷出现,总之,这一骗人的把戏,着实给网友带来了欢乐。
除了网友,一些网络上的知名博主也对此纷纷发声:
@马伯庸:我比较好奇的是,这个量子速读有效与否,拿一本新书用几分钟就能检验出来,没成本,结论又直观。那些家长难道交钱之前,不让老师先展现一下才艺证明一下吗?
@王人平:无论是育儿,还是育己,都没有捷径、没有秘籍,常识和平常心即是道。
@有趣无悔幽默间: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态,给了骗子们施展旁门左道的广阔天地。在愚昧丛生的“沃土”,骗子们必将“大有作为”。此情此景,堪称现代人给历史留下的寓言故事。
@渡渡鸟:智商税永远收不完。骗术的主要特点是,不断翻新,新瓶装老酒,虽然拜网络曝光速度来看,消失速度越来越快,但也永不消逝。
@坤哥物理:其实骗子还是挺“与时俱进”的,80、90年代用“气功治病”骗钱,新世纪初用“纳米、等离子体”忽悠,现在用“量子波、量子纠缠学习法”包装。搞不好等几年就是“相对论抗衰老仪、黑洞烦恼吸收器、引力波理疗法”……不学好物理(科学)连这种泥腿子骗术都识别不了。
媒体观点
忽悠何以得逞?
“量子波动速读”引发了各大媒体的关注,媒体纷纷对此进行评论,各家媒体的观点整理如下:
新华每日电讯:《“量子波动速读”骗局背后,走火入魔的是谁?》,评论指出,各类培训骗局大行其道,背后当然与家长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有关。基础教育阶段的竞争渐趋激烈,各式各样的牛娃让家长倍感压力,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家长对培训机构宣传各类超能力培养非常着迷,甚至失去了基本的常识与理性,在某种程度上“走火入魔”了。
科技日报:《“量子波动速读”1分钟读10万字?反映家长缺失科学素养》,文章认为,家长让孩子走捷径的心愿如此强烈,他们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欠缺的只是一个秘方、一个诀窍。培训机构卖的,就是神童梦。就算家长自己也半信半疑,但抱着“万一呢”的想法,他们还是奉上真金白银,让孩子去当一回试验品。只是,让孩子成为神童,就是教育的目的吗?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培训机构兜售的表演性技能,究竟对他们漫长的人生道路有何作用?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体验吧,也要允许他们失败,允许他们普通。不要用非理性的方式解决教育焦虑,也不要拉着孩子一起成为科学的反叛者。
北京日报:《速读忽悠局,家长成合谋?》,评论指出,高明的骗子大都是精明的心理学家,他们摸准了家长们的心理——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且要迅速、简单、不费力地提高学习成绩。有了这种需求,自然会有人为你量身定做掏钱的方案。这种机构的流行,也正说明了有这种需求的家长太多。其实,无论是阅读还是学习都是要用一生去做的事,是一条没有终点的道路。捷径?不存在的!
东方网:《“量子波动速读”,为什么家长愿意“垂直入坑”?》,评论直指,只要神童情结在,这种骗局,就算被揭露100次,也会在第101次换上新的名头卷土重来。而渴望子女与众不同的家长,就算被忽悠100次,也会在第101次垂直入坑——不试试怎么知道,万一呢?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然没错,但这种交了“智商税”还坑娃的事情,还是需要三思而后行。
北京青年报:《“量子波动速读”忽悠何以得逞》,文章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学习原本就是一门老老实实的学问,只有踏踏实实地遵循规律、刻苦努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有望学有所成。那种希冀毕其功于一役、一口吃成胖子,甚至总想通过某种“科学”利器或捷径方法达到偷懒耍滑、“一夜暴富”的企图,不仅纯属幻想,更极易上当受骗。到头来,耗费的不只是金钱,也是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更有可能误导孩子的思维,耽误孩子的成长。
新闻推荐
在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个女性感染上艾滋病毒。在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已上升至30%,其中,超过一半的女性为已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