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当“骗子遇上骗子”所有人都是输家

皖北晨刊 2019-10-22 16:29 大字

□苑广阔

18日,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光能技术治痛经,百万阅读0转化”的消息给刷了屏,网红流量数据造假再次被热议。对于事实本身,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妇科汤娟娟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原发性痛经,对症治疗即可,镇痛药、口服避孕药都可缓解症状。

这起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受到无数网友关注的事件,极富戏剧性。先是有商家为了推广自己研发的号称通过光能技术治疗痛经的产品,而找到了拥有300万粉丝的微博网红进行推广,结果在广告视频发出,获得几十万点击率,并且很多粉丝都号称已经下单、肯定购买的情况下,商家获得的却是0流量,0成交量。而背后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刷流量”。

对此,有网友一针见血指出,这简直就是“骗子遇上了骗子”,最后只能是一地鸡毛。有人或许会问,花重金找网红博主进行商业推广的商家明明就是受害者,怎么也成了骗子呢?关键就在于他们所推销的产品,无非是打着高科技幌子的一种忽悠。所以才有网友“骗子遇到骗子”的调侃。

很遗憾的是,“骗子遇到骗子”,就是我们在很多时候所面临的互联网生态。一些拥有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粉丝的所谓网红自媒体、网络达人,通过刷流量造假营造虚假繁荣,然后以此来忽悠商家来投放广告,这严重损害了互联网正常、健康的生态。

雪上加霜的是,很多来找自媒体打广告的商家,所推销的商品,同样问题多多。他们正是因为自己的产品有问题,在传统媒体上无法刊登相关广告,所以才投向自媒体的怀抱,而自媒体来者不拒,也让互联网商业生态进一步恶化,沦为假货泛滥,问题产品频出的帮凶。

当“骗子遇上骗子”,没有谁会成为赢家。做推广的商家被刷流量所欺骗,被曝光的自媒体平台失去了商家的信任,消费者买到的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这样的互联网乱象,应该引起从监管部门到网络平台,再到我们每个人的认真反思。

新闻推荐

专访脉脉CEO林凡:舆论场上的噪音是社区的正常生态

记者|柯晓斌编辑|成立于2012年的脉脉,在去年8月完成了由DST领投,IDG、晨兴资本和DCM三家老股东跟投的D轮融资,融资额为2亿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