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坑娃”和“坑老”一样值得重视

皖北晨刊 2019-10-22 16:35 大字

□陈广江

近年来,为给孩子在身高、智力、健康等方面提供助力,不少爱子心切的家长将各种儿童保健品送进孩子口中。然而,一些不法企业、商家也抓住了家长这种心理,以非法添加、虚假宣传、非法传销等各种手法骗取消费者的钱财,致使儿童保健品市场出现各种乱象。记者采访发现,正常发育、合理进食的孩子并不急需保健品,保健品服用不当反伤身。

“老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这是流传于一些商家间的不成文共识。当然,在守法、诚信经营的基础上,“银发经济”和“儿童经济”的壮大和崛起无疑是好事。但部分保健品商家偏偏动了歪脑筋,把“一老一小”当成了“唐僧肉”,赚钱不择手段、毫无底线,频频挑衅法律,自然触犯众怒。

近年来,在“共治”的思路下,社会逐渐掀起一场打击“坑老”保健品的“全民战争”,并取得累累战果。如今看,这场“全民战争”来得正是时候,不仅远未到收兵的时候,而且需乘胜追击。现在仍需像严打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骗局一样严打针对儿童的保健品乱象,让不法商家成为“过街老鼠”。

保健品“坑老”、“坑娃”颇具相似性。在行骗心理上,“坑老”利用的是老年人对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的抵触和恐惧心理,而“坑娃”利用的是家长对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的焦虑心理;在行骗手法上,虚假宣传、非法传销、过度消费等伎俩屡试不爽。很多家长能辨别“坑老”骗局,却可能上了“坑娃”的套路。

老人和孩子是特殊群体,需要社会共同关心关爱,本不该成为不法保健品商家的“猎物”。整治儿童保健品乱象不缺经验,缺的是行动。除了对家长要进行正确宣传引导,大力普及保健品知识之外,更要多管齐下对违法违规者进行严惩,完全可以把严惩保健品“坑老”骗局的做法拿过来。

新闻推荐

新一期LPR报价不变 贷款利率隐性下限在打破

新一期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21日出炉,1年期和5年期LPR均保持不变。随着金融机构加快运用LPR定价,企业贷款隐性下限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