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法》七年来首次修订 规定学校应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
10月21日至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三审稿等一批社会高度关注的法律草案将提请审议。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和侵害,是近年随着互联网发展出现的突出问题。即将提交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将有哪些立法回应?
●校园欺凌
>>学校应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
针对校园欺凌的现象,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增加了许多具体措施。
比如,规定学校应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和处理,并通知被欺凌和实施欺凌行为的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监护人;学校应配合有关部门根据欺凌行为性质和严重程度,依法对实施欺凌行为的未成年学生予以教育、矫治或者处罚;对相关未成年学生应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引导。
●网络不良信息
>>现状:两成未成年人遇色情暴力信息
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和侵害,是近年随着互联网发展出现的突出问题。据调查,有21.25%的受访学生表示曾在使用手机时遇到过色情或暴力信息。
>>建言:应建立互联网信息分级制度
针对上述问题和现象,多位首访学者和研究团队建议:应建立互联网信息分级制度,全面规制涉未成年人不良网络信息。与此同时,明确各互联网平台在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有害信息侵害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加强对新媒体的网络监管。
●网络沉迷
>>未成年人沉迷手机问题普遍
有问卷调查显示,约65%社会人士表示身边有未成年人沉迷于玩手机,有40.59%未成年受访者表示,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为玩游戏。相比游戏,社交类和短视频类应用更受学生们青睐,受访学生使用频次最高的app包括:微信、QQ、抖音、百度和快手等。
>>如何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即将提交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将针对网络不良信息治理、个人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各方面普遍关注的网络社会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规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童小军表示,学校不应该对移动互联网一刀切,一律不允许进校园,而是应该开设专门的网络素养课,并将这门课纳入常规教育中。
多位受访专家建议,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应共同合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安全使用移动互联网;还需考虑通过立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来为此划出相关原则和底线。
(新华社)
新闻推荐
上次送儿子返校去车站的路上,他和他妈妈说:“妈,我要向你道个歉。你刚才装在我行李箱里的牛奶,出门前我又拿出来放到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