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治理租金贷 要“排雷”更要“降火”
一边是头顶有望成为长租公寓海外上市第一股的光环,一边是深陷租金贷诟病的泥淖。国内第三大长租公寓青客公寓近日频频登上头条。
数据显示,青客公寓公司65.2%的租客采用了租金贷。多位租客向媒体反映,青客公寓的工作人员在与他们签署房屋租赁合同时,诱导、故意隐瞒需要办理贷款的事实,有的仅以办理“分期”等字眼委婉告知,租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负贷款。
长租公寓领域里的租金贷乱象,并非个案。自去年开始,因资金链断裂、经营不善而破产的长租公寓企业超过20家。几乎每一家破产的企业背后,都有租金贷的影子。截至上个月,已有南京、深圳、杭州等六省市对住房租赁市场进行整治,其中租金贷成整治重点之一。可见问题的普遍性与严重性。
虽然不能将长租公寓爆雷的原因完全归咎为租金贷,但租金贷的泛滥及其背后的风险,却真实展示了长租公寓行业的某种异化——从房屋租赁变成了变相融资。这里面的逻辑并不复杂:租金贷模式,实质是企业为自己的市场扩张加金融杠杆。而一旦资金链断裂,房东、租客乃至金融机构的权益都将陷入巨大的风险之中。
一定程度上说,租金贷成了部分长租公寓公司的廉价融资手段。一方面,不少无贷款需求的租客也被诱导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贷款”,这首先侵犯了租客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另一方面,即便是在租客知情的情况下,也是让其直接承担了企业融资的成本和风险。这不仅包括相关的手续费,更直接关系到租客的个人征信。
当房屋租赁悄然变身为“金融业”,不仅可能扰乱租赁市场秩序,像近些年房屋租赁质量问题和权益纠纷案例频频曝光,还将引发包括个人信用秩序和银行信用安全在内的金融风险。
因此,在“房住不炒”已成共识的当下,面对长租公寓里的租金贷乱象,也该强调“房租不贷”了。这不是说对租金贷一棍子打死,而是说应有起码的风险防范机制,来避免租金贷无限放大行业的泡沫,将房屋租赁推向金融市场。长租公寓爆雷频现,提醒监管部门是时候从外部机制上“排雷降火”了。
当前各地对租金贷的治理重点,主要放在杜绝强制办理上,但就行业现状和长远发展来看,对于租金贷还得有更严格的准入门槛。如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杭州市住房租赁资金监管办法(试行)》,就提出住房租赁企业向房屋委托出租人支付的租金以及向房屋承租人收缴的租金、押金和利用租金贷获得的资金等租赁资金均应缴入专户管理。这种方式或值得推广。
在顶层设计层面,今年8月,国务院办出台的《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设立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活动、提供金融信息中介和交易撮合服务,必须依法接受准入管理。从这个角度看,长租公寓领域的租金贷到底该如何定性,或许决定了下一步治理的走向。
新闻推荐
10月16日,记者从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获悉,一个17人团伙用模特的照片做头像虚构美女身份,用统一话术与客户在微信聊天,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