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活着就有希望 《活着》读后感

攀枝花日报 2019-09-29 06:53 大字

□周富源

1993年余华写下的《活着》在20多年后的今天,跨越了时间的障碍,依然顽强地“活着”。深夜读来,数次忍不住泪流。明明是作者精心的摆布,读来却穿越了文字的阻隔,直逼人心。相较于时下轻飘飘的煽情、赤裸裸的炫技,余华的文字是让人感觉不到技巧的,命运的厚度与沉重已足够撑起整个故事。情感本就重得催人泪下,还何须再去“煽”?

读着读着,就进入了角色,我不是旁观与审视,而是站在徐福贵一家人的茅屋里,和他们一起笑,一起哭。这个奇妙的视角,让你清醒地知道自己是谁,但在阅读的每个瞬间却又身不由己地被卷入其中浑然忘我。正如余华在2007年的自序中所言,当他以旁观者的视角来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困难重重,可是当有一天突然以第一人称来写这个故事的时候,竟顺畅无碍。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这仿佛也是一个奇特的隐喻,让我们自然而然走进故事中去。

徐福贵的一生绝不是他自己的一生。尽管我们可能没有他的苦痛、没有他的欢乐,但是,每个人只要活着,就必然要经历自己的悲欢。他的前半生可以说是自己作的,本来是地主家的少爷,赌嫖俱全,倾家荡产。可是从败家之后的每一步,似乎就走进了命运的魔掌;后半生可以说真是无奈,去给母亲请郎中时被抓了壮丁,后来又经历三反五反,大跃进的穷困难捱。儿子死于人祸,妻子死于疾病,女儿难产殒命,女婿事故身亡,唯一的孙子也意外送命。

在死亡面前,人的渺小无助就像徐福贵面对医院那个小房子时的恐惧和无奈。在自然的力量面前,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徐福贵依然要乐呵呵地活下去。余华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徐福贵和老牛相依为命,一样黝黑,一样衰老,但是,老人依然用“粗哑却令人感动的嗓音”唱着歌谣,自鸣得意。故事的开篇,老人吆喝着“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老人这时候“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

斯蒂芬·霍金说:“活着就有希望。”是啊,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活着,就是胜利。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生不可选,死不可免,唯有好好地活着。

新闻推荐

秋季洗头 孕妈新技能学起来

洗头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但对于大腹便便的孕妈来说,就没那么简单了。尤其是在干燥的秋季,洗头过勤会对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