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满大街“博物馆”的吐槽该正视

新安晚报 2019-09-26 09:52 大字

最近,有南京市民反映,满大街的“博物馆”已经让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向孩子解释博物馆的含义了。为此,记者在南京走访了几家“博物馆”,比如“失恋博物馆”“气味博物馆”“啤酒博物馆”……发现参差不齐的“博物馆”似乎降低了真正意义上博物馆的门槛。采访中,热心居民建议,对那些打着“博物馆”旗号的商业场所应该进一步规范。(9月25日《扬子晚报》)

说起博物馆,大多数人脑海中出现的是恢弘的、集众多藏品于其中的、具有观赏学习和研究等众多价值的场所。具体到藏品,它们应该是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具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能给公众产生知识积累、历史文化教育和艺术欣赏等作用。可媒体报道的“猫咪博物馆”“气味博物馆”“失恋博物馆”等,虽听上去颇有趣味,但基本没有多少学习、研究、教育价值,有的甚至纯粹以娱乐为目的。

更关键的是,不少稀奇古怪的“博物馆”,只是披了个虚假身份,以文化之名圈钱盈利。比如,个别地方的“猫咪博物馆”,并没有陈列各种各样的真实猫咪,连猫咪标本都没有,只有墙壁的涂鸦是各种各样的猫咪图形,摆放着一些猫咪饰品、猫咪公仔等,其真实身份只是以猫咪为主题的咖啡厅或餐厅,根本不能让人享受到抚摸猫咪的乐趣,以及了解关于猫的文化知识。既然如此,就不能随便乱用“博物馆”的名头。而“失恋博物馆”等则纯粹是为满足一些人的好奇心。

以“博物馆”作为文化或商业场所的招牌,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按照2015年3月20日起施行的《博物馆条例》的规定,博物馆是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因此,南京秦淮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商业性质的新型“博物馆”如果要注册,只能以文化创意、文化传媒公司注册,不能以“博物馆”三字进行注册。当然,也有一些民营博物馆在开展经营性活动,但人家是在不违背其非营利属性(也就是最终目的并非赚钱)、没脱离其办馆宗旨与使命的前提下。

因此,对于“满大街都是‘博物馆’”的吐槽,相关部门应该重视。早在《博物馆条例》施行前,新华社一篇报道就指出,近年来,多地民营博物馆数量猛增,但存在藏品奇葩、无证经营、监管缺位等问题。在报道中某收藏家协会会长指出,很多博物馆不是真正在做博物馆,有的是在圈地,更多的是搞商业炒作,而“博物馆”只是挂个牌子、当个幌子。《博物馆条例》已施行四年多,这种现象,到了应该终结之时。□何勇海

新闻推荐

化学武器和化学事故防护措施

二、怎样制作个人简易防护器材浸碱防毒口罩的制作:把普通手巾叠成12层,将上端两角折回,按自己的脸型缝成鼻垫,或缝上一块铝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