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大学生认同勤俭节约,涵养“精神自律”

半岛都市报 2019-09-20 01:40 大字

乔杉

一些尚未正式步入职场、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表现出旺盛的消费需求,甚至经常过度消费、相互攀比。不过,也有很多大学生依然秉持勤俭节约的美德,懂得量入为出。近日一项对19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8%的受访大学生称平时会注意勤俭节约,87.9%受访大学生确认当下依然需要勤俭节约精神。(9月19日《中国青年报》)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勤俭节约的精神遇到了一定质疑。有人认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战争年代、困难时期提出的口号,现在不仅不能再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而且应该鼓励花钱,大胆花钱。时代进步,生活好转,是不争的现实,但生活条件好了并非不要勤俭节约的理由,鼓励消费更不是铺张浪费的借口。

强调勤俭节约,不是要人们去过苦行僧式的生活。过去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成为永远的记忆,没有必要重新经历这一切了。从一定意义上讲,勤俭节约也不是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一种态度,一种理念。网上有个段子,“等以后有钱,我要买两个馒头,吃一个扔一个”,这就是糟蹋粮食。而条件好了,即便是买包子吃,买海参吃,只要不浪费,也都无可厚非。

勤俭节约是与艰苦奋斗联系在一起的。今天讲勤俭节约,更多的是强调一种精神,提倡人们始终做好吃苦准备,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这对于年轻人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铺张浪费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入不敷出,而且会带来意志的消沉,进取心的懈怠。对于大学生来说,现在拥有的一切,基本都来自于父母。而一个精神上独立的人,又怎么能做“思想的寄生虫”?

令人欣喜的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清醒的认识。一个人的消费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是相连的。当一个人明明没有能力,却想要拥有超过实际的一切,很有可能带来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移。一段时间以来,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种种“套路贷”,已经让一些大学生付出了惨痛代价,这在无声中说明了很多问题。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变化,勤俭节约的精神永不过时。正如很多大学生所说,勤俭节约的内涵是不与人攀比、不随意浪费和不奢侈铺张。弘扬勤俭节约精神,不是背离时代,而是顺应时代。

新闻推荐

别让旅游“红黑榜”的力量太单薄

■本报评论员刘晓钧如果说“摘牌制度”涉及到的景区级别还是“景区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令景区管理者们多少有所忌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