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别让旅游“红黑榜”的力量太单薄

济宁晚报 2019-09-19 11:06 大字

■本报评论员 刘晓钧

如果说“摘牌制度”涉及到的景区级别还是“景区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令景区管理者们多少有所忌惮,那么很多“红黑榜”则更像一次口头表扬或批评,它带来的只是少量的舆论动力或压力。

国庆假期将至,就在人们开始筹划小长假目的地及出游线路时,一份份旅游“红黑榜”也被媒体关注,许多旅游城市都公布了近期的榜单,但标准不一,其中有的涉及到旅行社和导游,有的还包括景区、旅游行业工作人员等。

发布旅游“红黑榜”,有褒扬先进,曝光惩戒负面典型的作用,是国家旅游局在规范、约束景区和旅行社等单位的一种积极尝试,利用荣誉和惩罚的对比、刺激,以对当下的旅游市场发挥一定程度的监管作用。不过,对于屡禁不止的旅游乱象来说,这样的榜单究竟能不能起到激励和震慑作用,还是值得探讨的。

其实,在“红黑榜”出炉之前,评A挂牌制度一直以来被视为景区的“最高荣誉”,但是这样的评级挂牌机制却在现实中走了样,并引发了一系列负面效应。比如一些景区被评为4A、5A级后,就不再把工夫用在管理和服务上,而是一门心思谋取经济利益,或借升级、节假日涨价;或引入大量商业项目,让原本具有历史风貌的知名景点沦落为商业区;或趾高气扬,无视安全和卫生方面的管理漏洞,伤害了游客的利益。更值得关注的是,当某些景区因以上某些原因而被国家旅游局警告、摘牌后,这样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摘牌制度似乎并没有被一些景区管理者放在眼里,也没有起到杀鸡骇猴的作用。

如果说“摘牌制度”涉及到的景区级别还是“景区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令景区管理者们多少有所忌惮,那么很多“红黑榜”则更像一次口头表扬或批评,它带来的只是少量的舆论动力或压力,对大部分旅游从业人员和不文明游客也是如此,这样的表扬或批评,对那些已经习惯和深谙行业潜规则人来说,恐怕作用非常有限。

曾有新闻报道,黑榜名单公布后,有记者向一家被评为“综合秩序最差、厕所革命最差、旅游服务最差”的旅游景点询问,得到的答复是对方不仅认为以上问题并不存在,且直言旅游“红黑榜”并不会影响日后的经营,而另一家“黑榜”受访单位也不约而同地表示自己不存在任何问题。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游客并不会去了解旅游“红黑榜”上到底有哪些单位,更不用说根据榜单选择或拒绝某家景点了。对景点或旅行社的经营者来说,他们算的始终都是一笔经济账,是如何把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如何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持平衡。

旅游“红黑榜”不一定就代表实质性的奖励或惩罚,一直以来,景区或旅行社因违规而支付的成本都过于低廉,通常是自查自纠,或者只需支付少量罚款,这些无关痛痒的小小惩罚不仅很难产生效果,还会让《旅游法》和各种管理措施陷入尴尬境地。要想有效整治旅游乱象,就应该考虑除了给予名誉上、面子上的难堪,还应采取其他惩罚措施让不良景区、旅游从业人员产生痛感,意识到法律法规的不可侵犯,从而使人们对法律制度心存敬畏。

新闻推荐

北大医院妇产科医生被打案判决:打人者获刑9个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医生被患者家属殴打一事曾备受社会关注。产妇丈夫郑某因不满医院不给妻子进行剖宫产,酒后拦截辱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