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父母不想费心 孩子不会省心

消费质量报 2019-09-20 00:59 大字

在公众眼中,学校教育是王道,家庭教育算锦上添花,社会教育俨然传说中的浮云。即使这一代年轻家长很重视家庭教育,却常在时间、精力上深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心理煎熬,难窥家庭教育的妙道,鲜尝美好家庭的甘美。

当下,公众对家庭教育规律和家庭独特功能的认知,亟待在深度和广度上实现突破。深度上,家庭教育和家庭建设不可或缺

心理学研究和众多深度心理个案表明,人的情感发育、人格形成和意志力的培育,都需要在长期稳定的人际关系环境中进行,在榜样引导下开展,在他人的关怀中生成,这种环境的最佳选择就是健康的家庭。

生活中常见一些智商很高的人,在工作、事业和家庭关系中屡屡受挫,可见仅有理性与知识却没有情感的成长与成熟,人难以在社会关系、家庭关系、自我关系中作出明智的选择。

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组织最小、最稳定、最温馨的单元,不论在传统社会的过去,还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家庭关系的相对稳定性、利他性与互助性,都没有发生本质性变化,家庭仍旧是培育亲密关系的不二选择。广度上,强化家庭教育长效性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长大后最让人省心的孩子,不是功课特别好、学历特别高的,而是情感健康、情商较高、人格完善的孩子。不管家庭结构完整还是破碎,亲密关系都是父母与孩子的必修课。意识到这一点,家长就会少给孩子报几个补习班,多花时间和孩子亲密相处、持续互动、深度沟通,让孩子产生更多的学习动力,有更多克服困难的心理能量。

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家长持续经营家庭教育,或可成为健康中国行动中的生力军。今年7月份公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15项重大行动,其中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和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就可以直接或间接借力家庭教育。

近年来,我国心理障碍人数呈上升趋势,抑郁症患病率为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其中不少与幼年家庭环境问题和亲子关系挫折有直接关系。如果每个未成年人都有良好的家庭氛围,有温馨的父母陪伴,受到父母优秀品格的影响,很多心理疾患显然会被消除在萌芽状态。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三条路径

舍得花时间,投入精力。古有孟母三迁,为下一代选择合乎成长目标的环境。当今社会,文化环境更加复杂多样,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格与意志,更需费时费力。堪称“史上最忙”的年轻父母,必须平衡好经营亲密关系与追求事业成功的矛盾,在家庭中营造良好情感氛围,以牵着蜗牛去散步的耐心陪伴孩子走过成长每一天。

直面难题,投入勇气。众多案例表明,即使是邻居、同学和老师眼中的阳光男孩和幸福女孩,也会有成长困惑、自我价值缺失,甚至有自残自杀的念头。家长必须有直面人生真相与问题的勇气和一定的教育技能,有持续的耐心,才能应对性教育、校园欺凌等世界性家庭教育难题,找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保持信念,投入学习。《拯救家庭》《勇于管教》等经典家庭教育作品提醒我们,家庭教育既漫长又一时看不到显性成绩,其专业性一点儿不比学校教育简单。家长必须坚信家庭教育的巨大价值与使命,坚持家庭塑造人格的独特优势。除了个人与家庭学习,还要借助学校家校合作平台、实体社区和网络社区上的互助式学习,提高效率,拓展深度,延伸长度,耐心耕耘,收获效力长久的教育硕果。

据中国教育报

新闻推荐

秋凉说花露

刘杰在北方,立秋之后,天气有了昼夜温差,清晨花上凝结露水,这便是花露了。张岱《夜航船》里说:“杨太真每宿酒初消,多苦肺热。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