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不要把企业“自我山寨”当笑话看

皖北晨刊 2019-09-17 22:31 大字

□胡建兵

为了保护自己的品牌,避免被恶意抢注商标,不少企业注册大量自己品牌的“山寨”商标。小米公司注册了“大米”“红米”“蓝米”“黑米”“紫米”“橙米”等;阿里巴巴注册了“阿里妈妈”“阿里叔叔”“阿里爷爷”“阿里奶奶”等;五粮液注册了“六粮液”“七粮液”“八粮液”等商标。

以上所述的商标,业内称之为“防御性”商标。企业之所以这么做,与现在商标“恶意申请”乱象有关。如今随着商标注册程序优化、注册周期缩短、注册成本降低、注册资源减少,以傍名牌为目的的商标“恶意申请”行为时有发生。一些知名商标频频遭遇“山寨”,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和商标管理秩序,破坏营商环境,更阻碍了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之路。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这些“山寨”商标对企业伤害很大,但是企业对其却没有什么办法。例如,滨河集团曾以傍“五粮液”这一名牌,生产的“九粮液”“九粮春”获利,甚至对五粮液酒的销售产生了冲击。但是当五粮液集团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时,过程却并不顺利。因此,许多企业与其在打官司上花费精力和财力,还不如自己“山寨”自己,进行防御性保护。

不过,防御性商标注册并非一劳永逸,毕竟注册自己“山寨”自己的商标个数有限。再说,一些申请注册的商标如果长期不使用,也有可能被撤销。因此,企业除了注册一些防御性商标外,更应该进行日常品牌监测,一旦发现被仿冒的可能风险,及时通过法律手段进行阻止和维权。

“企业山寨自己”是无奈的选择,提醒有关部门必须完善商标法律制度,规范商标申请注册行为,形成遏制非正常申请商标注册行为的长效机制。不久前出台的《关于规范商标申请注册行为的若干规定》明确了非正常申请商标注册的行为。相信只要商标注册审批机构严格把关,就最大限度地防止恶意注册商标现象的发生。

新闻推荐

本是热心劝阻却变故意伤害 男子拳打逆行卡车司机被批捕

本报讯(记者蒋璇通讯员唐艳徐熙祯)热心男士曾某路遇逆行司机康某,本是“路见不平一声吼”,岂料期间与对方发生口角,随后拳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