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常立志”莫如“立长志” ■ 刘 振

安徽日报 2019-09-17 06:35 大字

又逢开学季,新征程,新起点,要有一番新气象。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调查显示,样本中90%以上大一新生表示会给自己立规矩,尤其学习和作息方面,不能自由散漫,浑浑噩噩,而要自我加压,追求上进。

一说起上大学,感觉就是“解放了”“自由了”。脱离了父母的管束,没有了高考的重压,有的大学生过起了放飞自我、天马行空的生活,睡觉睡不醒,游戏打不完,课程懒得上,作业应付了事,直到毕业后才追悔莫及,觉得自己虚度了光阴。相比之下,现在高校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严,如清华大学对学生作业进行严格查重,华中科技大学规定未按要求完成本科学分的学生直接降为专科,不止一所高校要求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打卡”。加之“考研党”众多,社会竞争激烈,在外部因素作用下,大学新生意识到混日子越来越难,于是及早立志发奋、精心规划,确是上进之举。

立规矩不难,难的是自律、坚持。能否自律、坚持,外因起一定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因。有个比喻,飞鸟和白云都在天上飞,鸟儿飞得目标明确,云却无法把握行进方向。差别何在?就是因为鸟儿自己在飞,而云一直被风吹着走。“我要干”与“要我干”,体现着截然不同的精神状态,结果也不同。有人计划做得很漂亮,真正干起来却三分钟热度,总想着“从明天开始”;有人热衷在朋友圈发图、“打卡”,看上去很认真,实际只是摆个样子、图个点赞,假装在努力;还有人被外界风潮裹着走,计划一个接一个,看似忙忙碌碌,却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最终坚持不下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前提是要充分激发内在动力,找准奋斗方向,才能持之以恒。

有句话说得好,“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立长志”还是“常立志”,行为方式不同,导致相异的大学生活。若只是追求立志时的自我感动,却不能一以贯之地自律坚持,再高远的志向也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定睛一看原地忤”的结局。有人提出1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付出1万小时持续不断的努力。大学生虽难以达到专家的水平,但从中磨炼心性、积累沉淀的道理是一样的。当然,无论健身还是学习,开始的精神抖擞之后,都会遇到疲软期,当你挺过那段能量最低、最想放弃的时期,不仅会感到学习生活豁然开朗,甚至能洞察到人生的另一番境界。所谓成长,大抵就是这样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

大学生活如此,未来人生亦然。最重要的不是开头的仪式感,而是过程中的默默坚持。假装努力大可不必,因为结局怎么样,谁都看得见。切莫让弥足珍贵的大学时光在一次次立志、一次次放弃中消耗殆尽。让自律和坚持成为大学的必修课,读书、健身、思考,就从今天开始。

新闻推荐

贷款5000元竟要偿还12万

12名“校园贷”诈骗团伙成员均获刑通过网络平台借款5000元,实际到手只有3500元,随着利息不断增加,1年后竟要还12.6万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