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既拔高高考的重要性又反对学校高压管理,是价值观分裂
记者 | 敬一山
编辑 |
“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一经发现立即摔坏或抛入水桶;不允许学生穿奇装异服,发辫不得超过21厘米,一经发现,立即劝其剪短"。近日,山西范亭中学出台的“学生管理十不准"规定引发社会关注。对此,校方表示,这些措施学生认同,将会长期执行。
范亭中学不是第一所对学生手机严防死守、对学生头发锱铢必较的学校,只不过用金属探测仪检查手机并销毁,一天勒令200多位女生剪发等看起来更为“极端"而已。但每次类似现象出现,都会呈现一个很矛盾的景观——
一方面,网络上的“局外人"愤愤不平,觉得学校的做法太过简单粗暴,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但另一方面,作为现实的“局内人",学生、家长们很多倒是抱以理解和支持的态度。范亭中学接受采访的多数学生,也表示认同校方规定。这些现实的认同,正是校方要长期坚持的底气所在。
要说这些学生和家长是被学校胁迫,显然也不客观。更可能的原因,还是多数人认同学校严苛管理的初衷和效果。理想化的状况,当然是更人性化的管理,学校提倡不带手机,然后学生和家长自觉执行。可是该校校长也说,过去他们采取过很多措施但屡禁不止,最后才“采取断然的措施"。说尊重学生的自由很容易,但防止少数人的任性影响其他学生,确实是学校管理者必然会考虑的问题。
如果我们不假装天真而是正视现实的话,就不得不承认,类似“管手机可以但不能这么粗暴"之类的话,近乎正确的废话。要想有效约束学生使用手机,最终必然会演变成简单粗暴的学校查禁行动。这就是近些年类似砸手机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所以问题的症结不在手段的简单粗暴,而是学校禁手机的初衷。
学生使用手机或者头发稍长,和成绩好坏之间有必然联系吗?这本是个因人而异的问题。有些学校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个,有可能就是要传达一个非常严格的信号,来表明学校整体态度。网上有个比较有共鸣的总结——在手机、头发等方面管束到变态程度的学校,往往都是在那些高考升学压力比较大的地方。因为竞争太过激烈,想要胜出的学校和学生,就要付出比其他地方更变态的努力。简单粗暴的管理,其实是学生综合压力的体现。
要改变类似现象,简单批判学校或者校长可能没什么实际意义。这些严苛的管理作为高压的一部分,产生于整体的教育环境。如果高考的压力没有这么大,如果学校升学率不会被过度看重,那学校自然就不会做这种“费力还讨骂"的事。在这个意义上,舆论自身也有很多可以改进的空间,如果一边时时拔高高考的重要性,一边又去反对学校高压管理,这属于价值观分裂。
当然,理解学校的处境并不意味着学校就可以问心无愧地继续这么干,因为学校本身就是改变教育环境的重要主体。一个靠简单粗暴高压管理而提高升学率的学校,和一个人性化管理已然可以提高升学率的学校,哪个更让人敬佩更让人尊重?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希望那位获奖无数的范亭中学校长,能展现出更高远的教育境界和能力。
新闻推荐
生在泾河北岸的北极塬上,落地时那一声豪迈的啼哭,在你,是闯入人世的宣言,于家人,则犹如指缝间挥洒出的种子,播下了眼巴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