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小人物的命运 大社会的变革 长篇小说《铁树花开》浅析

广安日报 2019-08-25 00:51 大字

□刘琼

《铁树花开》是邻水作家冯宗凡新近推出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中铁树第一次开花是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翻身做主人,作者一笔带过,浓墨重彩写的是铁树的第二次开花,那预示着望夫山村民将迎来美好的未来。

《铁树花开》写的是川东农民曾有全的人生,从1978前写到改革开放后,前后跨度40年,主人翁曾有全从一个普通的农民率先富起来,再堕落,后蜕变成为企业家的整个过程。曾有全代表了改革开放后的一部分有商业头脑的暴发户、企业家的形象,他所处的望夫山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望夫山的发展变化就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变化。

1978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有了优惠的政策,农村开展了“包产到户”,农民有了土地的自主权。曾有全的父亲不只想吃饱肚子,而是要在土地上掘金,他打破土地种粮食种蔬菜的常规,另辟蹊径种起药材,发展经济,使他那个小家庭率先富了起来。这正是小平同志提倡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真实写照。

曾有全更不满足于在土地上掘金,他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下海经商,去商海里淘金。曾有全脑子灵光,他发现改革开放后农村各地已经逐渐摆脱贫困,农民不但有了余粮,腰包里也有了一些钱,但这个时期乡村物资匮乏,于是他便开始“倒买倒卖”,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去看武打片,又发现了商机,甚至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最终得逞,说明曾有全胆大、敢拼敢闯敢干,不但有一双发现商机的锐利的眼睛,而且有敢于冒险的精神,为他后面成为企业家埋下了伏笔。曾有全为了得到美人龙玉秀,不惜抛弃结发之妻,还抛洒重金,炫耀自己的财富。这些正是改革开放后,乡村一批没有多少文化知识、有了钱又不懂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只求物质享乐的一些暴发户的真实写照。

后来,曾有全利用龙玉秀的社会关系,在酒楼开张时邀请工商、税务等各路人马,利用这些实权部门的实权人物给酒楼撑门面,使酒楼生意火爆,把故事推向高潮。

这些都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这些做法是农村暴发户的一派作风,作家就是要用笔来书写现实、反映社会。曾有全有钱有势后,追求奢靡的生活,吸毒走向堕落,后来在龙玉秀、哥哥嫂嫂、前妻以及村民的帮助下又脱胎换骨,由自私自利的一个人富变成了一个主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龙头。这一点是小说的核心、精髓,是本小说要完成的历史使命,也是作者写这部小说要达到的目的和追求一种精神境界。

小说中的故事娓娓道来,通俗易懂,适合各个年龄、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文学来源于生活,《铁树花开》是川东农村真实生活的翻版,但又高于现实生活。曾有全这个人物由开始的自私自利变成有奉献精神,由小市民的狭隘变成大爱、博爱,读者由开始对他的鄙夷不屑变成对他的接受,最后对他产生喜爱,对他拥护。这就是小说要完成的文学使命,也是文学要完成的历史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的细节描写很到位。比如:龙玉秀想吃肉做的“童年美梦”,不但反映了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的贫穷落后,还把一个受虐待的少女形象写得非常的到位,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为后面龙玉秀的婚姻作铺垫;写曾有全这个乡巴佬去广东什么都很稀奇的一些描写也很到位,为了证明路边的树是假树,他用手指甲去“掐”。一个“掐”字,生动逼真。

小说还用了很多重复语句来加强语意。比如:曾有全第一次出门,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去大城市,第一次带这么多钱出门。这些描写是为了加重曾有全下海经商时既紧张又兴奋的心情,为了钱不被盗吃朝天椒赶走瞌睡。这些语句侧面刻画曾有全小心谨慎的个性,为他后来成功“泛舟”商海埋下伏笔。

小说的情节一波接一波,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并且合情合理地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如:龙玉秀跑得比汽车还快;马芸春躲在悬崖腔里,感觉时间过得好慢,像过了半个世纪。

小说还运用了很多的歇后语和俗语,幽默风趣,如:“粪坑里打电筒——自寻死路”“瞌睡遇到了枕头——一拍即合”。

读完这部长篇小说,笔者认为,小说也有小小的瑕疵,那就是结尾太快、太急。如果小说后面部分把曾有全带领村民种药材期间,如何帮助村民化解市场风险、最后脱贫致富的情节再作详细的描写,整部作品就更加完美了。

新闻推荐

感觉幸福 七夕浪漫有礼物 实则心酸 发现男友情暗度

记者叶露婷如果不是无意间看见男友阿铭的微信聊天记录,阿薇还以为他们之间的感情很稳定,甚至期待着将来能走进婚姻殿堂。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