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全球最佳动物博物馆之一:圣彼得堡动博中的冰河与大海

澎湃新闻 2019-08-14 11:12 大字

原创:花落成蚀

去年,花老师逛莫斯科大学附属动物学博物馆的时候,就有朋友推荐可以去圣彼得堡看一看那儿的动物博物馆。这两天,借着和@哇Cuniversity 到圣彼得堡探游学营线路的机会,我终于造访了圣彼得堡动物博物馆。作为全世界最好的动物博物馆之一,圣彼得堡动博名不虚传,它展现出来了和莫大动博完全不一样的乐趣。

展陈方式:老树开新花

在正式看圣彼得堡动博的介绍之前,我强烈建议大家看看我去年写的莫大动博的介绍:这两座博物馆都是俄罗斯人的杰作,都有着教科书般的脉络,标本的制作水平、精巧劲儿与其中透出来的艺术气息,也都颇为相似。为何这么说呢?为啥一个动物博物馆,还要提艺术气息?我们不妨来看看上面这个鲎标本。标本师傅将鲎的外骨骼彻底的拆解开,再用铜丝将一节节的铠甲缀连起来,装配在了一起。近些年来,各种电子产品特别喜欢用这种有立体感的分解图来展现科技感,这种效果也就是所谓的“爆炸图”。用爆炸图来体现节肢动物的外骨骼结构,会给人一种类似于精巧机械的美感。

我有一些做标本的朋友讲,做这样的分解效果并不难,他们也能做。确实如此。可是俄罗斯人做出来的“爆炸标本”的确是任谁都觉得美呀!再比如这件跳鼠标本,后方的那个小家伙正跳到半空当中,似乎被按下了暂停键,整个动作被凝固了下来。我看了好一会儿,想知道它是如何悬空的,才发现就在它背后有一块特别容易被忽略的玻璃,它就粘在玻璃上。这可太巧妙了。

一两件标本,构不成一整座博物馆。圣彼得堡动博和莫大动博,都是旧式自然博物馆的代表。这样的博物馆会用多到让人密恐的海量标本,展现出大自然的繁复纷呈,让参观者目不暇接。只要你懂一点动物学,或者有懂动物学的人带着看,这样的博物馆就会让你特别爽。相对莫大动博,圣彼得堡动博用了更多的新式展陈方式。相较于前辈,新式自然博物馆不那么追求标本密度,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自然的场景。比方说上面这个白鹳的场景就很有意思。白鹳是一种巨大的鸟类,在欧洲,它们喜欢在人家的房顶上筑巢。欧洲民间故事中,白鹳是送子鸟,它们会叼着来自上天的孩子,送到各家各户当中,这种场景经常出现在各种动画片当中。因此,白鹳在屋顶筑巢就成为了一个吉兆。这一柜子的标本,展示的就是这样一个吉祥的场景。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攀雀的场景。我之前介绍过这种鸟类,它们会用草、芦花、柳絮乃至羊毛筑巢。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摸起来和羊毛毡一毛一样的攀雀巢,非常有意思。上图中的这个场景,展现的就是攀雀筑好巢之后,轮流飞进窝中的画面。且看这两只小鸟,它们的动作、姿态都不一样,是专门为了在标本中的位置来设计的姿态。

这就让我想到这两年在国内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的贝林自然博物馆。贝林老先生捐赠的标本制作水平都很高,但几乎都是批量制造,每种动物的动作、神态变化不多。如果拿这些模式化的标本拼凑场景,就很容易有过于机械、僵硬的感觉。这种感觉,在圣彼得堡动博中完全感受不到。老式自然博物馆转向新式自然博物馆,其实体现的是博物学受众的变化。在以前,博物学可是贵族、富人的游戏,博物馆是专业观众流连的场所。所以,那个时代的动物博物馆拼的就是数量,标本越多,江湖地位越高,越容易获得专业观众的关注。但随着博物学日渐平民化,“让人看得懂”便成为了一个刚需。场景化的展示,更容易让人理解动物的习性和环境偏好。

在这种状况下,就需要用标本来讲故事,让标本重现动物的习性,自然的神奇。例如上图中的场景,讲的便是河狸建造大坝。圣彼得堡动博的工作人员还在玻璃罩外面挂上了一根被河狸咬断的木头。游客可以摸一摸,感受一下河狸的牙齿有多厉害。这是动博所有场景标本中我最喜欢的一件:熊妈妈卧看熊孩子玩耍。

相比之下,莫大动博更有学究气,它毕竟是一座高等学府的动物标本馆,若论标本的制作水平,它也更加精巧;圣彼得堡动博需要兼顾没有动物学基础的普通游客,于是展示了更多场景。在各自的定位中,这两座博物馆都特别成功。

大海和冰河

这两座动物博物馆的展陈脉络都似教科书,但各有特色。圣彼得堡动博的特色,一为海洋展品,一为猛犸木乃伊。一进圣彼得堡动博,你肯定会注意到大厅当中的鲸骨。当中一条蓝鲸,侧边一条虎鲸,前后还有座头鲸、弓头鲸、柯氏喙鲸、独角鲸等物种的骨架。而在它们的身后,有大量鳍脚类、鱼类的标本,呈现出一片大海的气息。

圣彼得堡是海港城市,莫斯科在内陆,圣彼得堡动博拥有更浓厚的海洋特色,也确实不会让人意外。如果这些巨鲸就能让你感到震撼,那后面的珍宝,或许更会让你震撼得发抖。圣彼得堡动博的镇馆之宝不是这些鲸,而是来自西伯利亚冻土层中的猛犸象木乃伊。

最后的猛犸,灭绝于8000-10000年前。在西伯利亚,有些猛犸象死亡之后尸体被埋进了土中,因为寒冷,这些尸体没有彻底腐坏,而是渐渐边变成了木乃伊,甚至是冰冻的尸体。有些冻尸甚至有一点新鲜,新鲜到什么程度呢?可以吃。嘤嘤怪@邢立达 就成吃过猛犸肉,不过据说他用了许多抗生素佐餐,毕竟谁知道那肉里有啥病菌……圣彼得堡动博的这批猛犸象木乃伊极其有名。10年前,上图中的这个木乃伊猛犸小宝宝被运到了中国,在北京自然博物馆里展览过。那时,我有幸去看过一次,然后发现现场全是人,排队排老长,等了好久看上一两眼就被挤走了。

我还记得,那时的布展让这个猛犸象小宝宝躺在类似于冰冷环境的地方。这让我一度以为小猛犸是一具冻尸。到了圣彼得堡动博才发现,它其实是常温放置的。岔开说一句,冻土中的猛犸象,也成为了一种商机。它们的大牙是现代象牙最好的替代品,毕竟,人们不需要杀死猛犸象,就能获得它们的长牙。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取猛犸象牙没有代价:采集者会用高压水枪冲刷可能有猛犸象遗骸的冻土,这会导致那一小片生态环境的彻底破坏。但这种破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还是保护了现代大象,可否接受,大家可以自己衡量。

除了猛犸木乃伊之外,圣彼得堡动博还收集了犀牛、熊等动物的木乃伊。西伯利亚虽然寒冷,但一直都是各种野生动物生活的沃土。所以冻土中存在着不止一种动物的冻尸。上面这颗头,就来自一只披毛犀,它在地下待了至少10000年,似乎面有笑容,仿佛是睡着了一样。在所有这些木乃伊展品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具是这尊成年猛犸象的标本。它巨大的猛犸牙威严无比,连接在一张只剩破皮的脸上。这个场景让我感到异常的震撼,仿佛置身于《冰与火之歌》中维斯特洛大陆的极北之地。

当夜幕降临时,冬之号角轰然响起。长城破碎,冰雾南袭。死去的猛犸突然睁开湛蓝深邃深邃的眼睛,照亮了脸上的残皮。

        花蚀的人间观察

我是花蚀,曾经是研究鸟类叫声的,现在是个独立撰稿人、半吊子生态摄影师、狂热的神庙迷和金属党。出版过几本书,爱写点自己关心的东西,关注啦你就知道了。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APP收集个人信息将受限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些手机APP过度收集用户信息、侵犯用户隐私的问题屡见不鲜。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日前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