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境重在心静
□张彦英
毋庸置疑,读书、学习需要安静的环境。比如,在图书馆阅览室的入口处就有一个醒目的牌子,提醒“请勿喧哗”;比如学生上课的教室里,墙上往往挂着一个大大的“静”字;再比如很多文学大家读书写作,最喜欢的是夜深人静,静处中文思泉涌,奋笔疾书,鲁迅先生便是一例。
可见,读书之境,离不开一个“静”字。
可是我也常有这样的体验:在奔驰的列车上,环境可谓嘈杂,有聊天的,有打牌的,有嗑瓜子的,有播放视频的,有接打电话的……乱成一锅粥,何静之有?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反倒可以沉浸在书中字里,眼睛盯着书,耳朵自动屏蔽掉杂音,甚至杂音成了背景音乐,甚是享受。读书倦了,抑或不经意间瞥见车窗外流动的田野,抬头沉思片刻,欣赏片刻,也是心在“静”中,人在“画”里,颇有几分惬意。
可见,读书之境,重在心静。
我还见过这样一幅情景:初冬的清晨,电动车上,母亲骑车前行,坐在后座的初中生,手里拿着书,专心背读。可以猜想,那一时刻,孩子的心中只有课本内容,她哪里顾得了周遭的眼光,自然也顾不得脚寒手冷。
还有一回,我乘公交车出门办事。车厢里闹哄哄的,屏幕上在不间断地播广告。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女孩坐在车厢最后一排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那么忘我,车停,车行,播报站名,似乎都不曾影响到她。仔细看的话,可以看见她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着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遭的嘈杂声。不自觉地望向她仿佛沐浴在一片金色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不光有敬佩,还有久违的感动。这座城市也因为有这样的画面而变得可爱,文化底蕴亦添加了一层。
读书之境,到底还是靠自己去营造。
读书时,耳边有哗哗的翻书声,也挺好;读书时,耳边有沙沙的写字声,也挺好;读书时,耳边有滴答的雨滴声,也挺好。喜欢读杂书的人,博学多识,神闲气静;爱好古诗词的人,易感多情,静观默察。李白于静夜思乡,李煜于深庭静院之中愁思百结,王维亦是在静谧之中听见桂花落。静,是不静中的静。不静成就了静。
“万事尽从忙里错,一心须向静中安。”听溪水潺潺,蛙声阵阵,却觉得格外的宁静;看物是人非,万水奔腾,却能够沉心静气。读书之乐,之获,之美,恐怕只有一人懂。
新闻推荐
△杨双峰拿着原163号南昌舰模型为儿子讲解(8月8日摄)。停靠在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洲的原163号南昌舰,是当地军事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