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大作家和他们的小时候

成都商报 2019-08-10 01:47 大字

在文学领域,童年和故乡也常常是作家写作的源泉,是取之不尽的富矿。近些年,一些知名作家回忆自己童年的书,陆续出版了不少。他们心目中最难忘的童年记忆,在书中呈现怎样的面貌呢?

冰心曾说:“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每个成年人的记忆里,都有关于童年最纯真美好的画面,有泪也有笑。在人生漫长的岁月里,每次回想,都令人神往。

《跟着姥姥去遛弯儿》

作家:保冬妮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18年07月

姥姥这个形象,应该是绝大多数孩子的童年记忆里,最难忘最温柔的样子。对于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来说,也是如此。她是地道的北京人,说自己特别喜欢北京的胡同,这可能因为她小时候就住景山公园东边的三眼井胡同里。

她回忆自己童年的夏天,总有悠长的叫卖声从窗户外钻进来:“卖小金鱼儿嘞~~”印象中,那声音特别好听,“叫唤声让孩子们心里都像被猫抓了似的往胡同里跑。那时候街上干净,也清净,没那么多车,挺安全。小孩儿们围着卖金鱼儿的老头儿看啊看啊……常常忘了回家。”

这本《跟着姥姥去遛弯儿》,是属于“北京记忆”这个系列的儿童绘本,该系列既有宏大的气势,也不乏细腻的故事,从儿童视角出发,将上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末的北京风貌和北京儿童的音容笑貌,变成画面,倾注到书页中。

有姥姥陪伴的那些岁月,虽然渐行渐远,但却像某个夏日的晚云,已经成了记忆中的一幅古老风情画;依稀在画中,我们也跟着作者一起,嗅到了儿时熟悉的味道。

味道永远是与亲情联系在一起的。从头伏饺子到二伏面,再到三伏的烙饼夹鸡蛋,我们不仅跟着姥姥把老北京的风味小吃品尝了个遍;而且,那浓浓的家庭亲情、邻里友情也已化成温润的雨露,滋润进孩子的心田。

《我也有过小时候》

作家:任溶溶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5年07月

我想大概所有给孩子买过绘本的家长,都或多或少对“任溶溶”这个名字有印象。最初我以为这位译者是个年轻有才的女孩,后来才知道,原来竟是一位耄耋老人。他本名任以奇,原名任根鎏,出生于1923年,今年已经96岁高龄了。

任溶溶是他的笔名,也是他女儿的名字——这位满怀童心的老者,竟然用了自己女儿的名字当笔名。他学问超级厉害,精通俄语、英语、意大利语和日语,译著有《安徒生童话全集》《彼得·潘》《夏洛的网》《木偶奇遇记》《洋葱头历险记》《长袜子皮皮》等多部世界经典儿童文学作品。

这本《我也有过小时候》,是任溶溶的童年主题散文集,出版于老人93岁那年。他的童年过得很是艰难,从1923到1937年,一直生活在祖国多灾多难的日子里。“我的那些日子已经成为历史。于是我想,我要是把我记得起的一些小时候的事情写下来,大家不但可以看到我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同时也可以知道一些旧时代的事情。于是我就写成了这本书。”老人诚恳地写下前言。

任老说,他希望小朋友通过这本书能看到,“原来大朋友小时候也和自己一样的,从不懂事到懂事,自己大起来可以做很多事情,真是前途无量啊。我也希望大朋友能看看这本书,想想自己的小时候,更理解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过得快活一些,更何况,想想自己的小时候,会得到安徒生老爷爷说的那种怀旧的快乐。”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也在前言中写到过:“每个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但是能记得这事的没有几个。”我想,至少任老是其中一个,毫无疑问。

《童年河》

作家:赵丽宏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4年01月

童年就像一条小河,从你生命的河床里流过,它流得那么缓慢,又流得那么湍急,你无法把它留住,它的涟漪和浪花会轻轻拍击你的心,让你感觉自己似乎总是没有长大。

如果童年的岁月真有一条河陪伴,哪怕只是一条小小的河,也一定会在你的记忆里留下不可磨灭的画面,留下专属于你的记忆。

作家赵丽宏是上海知名散文家和诗人,这本《童年河》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送给当年和自己一样依恋河流的孩子们的礼物。

文中主人公雪弟从小在农村长大,过惯了与奶奶在一起的生活。突然有一天,父亲将他接到上海,他的生活从此彻底改变。连接他与童年美好记忆的,就是河流。因为从小对河的依恋,雪弟到城市后为找河而迷路,因为河而认识一群伙伴,在河边遇见一对流浪兄弟,在桥上与人打赌跳水,奋不顾身下河救人……河流穿起回忆,书中故事如一张张笼罩微光的老照片,深情述说着童年。

书中,小雪弟告别童年家乡和小伙伴的那段描写,画面格外动人——

“亲婆(奶奶)的身影在河面上浮动着越来越小,终于被芦苇的绿荫遮住了。这时,雪弟突然听见岸上有很多人在喊他的名字,虽然只听见声音看不到人影,雪弟知道,这是镇上的孩子们在喊他。岸边的芦苇丛太茂密,孩子们看不见河里的船,但他们跑得比船快,声音很快往前面飞过去。等到那座高高的石拱桥在河面上出现时,雪弟发现,桥上已经站满了人。”

“孩子们挤在桥头上,一边喊雪弟的名字,一边对着河里挥手……船开到石桥前面,雪弟仰头向伙伴们挥手,那些孩子趴在石桥栏杆上俯瞰雪弟,嘴里大声喊着,摇动的手臂就像风中的芦叶。雪弟还没看清楚他们的脸,木船已经到了拱桥下面。船穿过桥洞,桥上的孩子们早就等在桥的另一边。雪弟回头看着桥上的孩子们,听不清他们在喊什么,只看到石桥在往后退,孩子们的身影渐渐缩小,最后化成眼睛里的模糊一片……

看到这里时,我的眼睛也模糊了。

《外婆》

作家:伍剑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7年02月

和赵丽宏书中的主人公小雪弟命运不同,作家伍剑在《外婆》一书中讲述的童年时光,是反向的——雪弟离开奶奶和童年时的伙伴与河流,跟着父亲去了上海;而伍剑则是离开父母来到湖北黄石乡下,和外婆一起生活。

“当火车像蜗牛一样缓慢地停下,一团白雾般的蒸汽喷向拥挤的人群,我终于结束漫长的旅行,到达终点……天色正在暗下来,空荡的站台口出现一个匆匆的身影,这人个子不是很高,稍稍有些驼背,笑盈盈地向我走过来。她就是我的外婆。”

乡下的日子虽清贫艰苦,但乐天知命的外婆,总有层出不穷的生活绝招与智慧,让家里洋溢着笑声与温暖。她鼓励外孙努力读书,教他做人的道理……在物质匮乏的岁月里,“我”从外婆身上学到许多优秀品质:乐观、坚强、豁达,笑对艰难,从中获取成长的力量。

《外婆》用写意的笔法,从色彩、气味、声响等层面描绘出充满鄂东小城特色的画面。自然美景与醇厚民风构成的童年记忆,令字里行间仿佛奏着一曲悠悠的山野小调。

《乘公共汽车旅行》

作家:王安忆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7年03月

“成长的故事因时空而异,成长的心情却大同小异”。著名作家王安忆,将自己小时候的童年生活,通过散文与随笔,以及小故事的形式一一记录下来。这些她童年记忆中的小故事,基本发生在1961~1966年间,《乘公共汽车旅行》只是书里20篇文章中两篇的题目(按先后标了“一”“二”)。

“乘公共汽车旅行”之所以能够被选中作为书的名字,大概是因为它在以上题目中最引人注目吧,我猜想。

那个年代的小学生,也已经有了“追星”的情怀——王安忆所在的小学里,有一个优秀的合唱团,其中那名领唱的男生,长相是典型的清俊少年,深深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他一定不会知道,人们是如何注意他的一举一动。有一回,我们中间的一个女生激动地说,前天她看见他了!她是受母亲嘱托,去药房买漂白粉,见他也在药房里,低头看柜台里的药品,一时无法决断究竟要买哪一种。”

这些细微的关注和当时的画面,都被王安忆淡淡地写进了这本书中。看着作者回忆的30年前的那些人、事,居然那么鲜活生动,触手可及,令人感同身受。(综合/未晓星)

新闻推荐

母亲的罐罐茶 □ 王维胜

常说三岁记老,六十年代出生的我,记忆中影响最深刻的是小时候母亲从地里劳作回家,在做饭的同时煮罐罐茶喝。煮茶的小砂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