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历时十年得以出版的古籍

济宁晚报 2019-08-05 11:28 大字

李军

依稀还记得十多年前的一个大热天,初次慕名寻到临顿路南头的文学山房旧书店,第一次与江澄波先生见面的场景。当时他正倚靠着书架,随手翻看朱家溍的《故宫退食录》。彼时的旧书店还叫文育山房,在临河的小太平巷,距老店重开已有五六年时间。不久之后,据说因小太平巷要拆迁,文育山房搬至钮家巷九号,至今又过了五六年,仍每天开门迎客,店名也终于恢复了江氏祖上所创的名号——文学山房。

2008年9月,我进入上海复旦大学古籍所攻读博士学位,导师吴格先生与江翁交情甚深,每年都会来苏州为复旦大学图书馆采购一些古籍线装书,拾遗补缺。因我是苏州人,又与江翁相熟,于是不时充当信差的角色,居中传递书目、信函等。吴师到苏看书时,也常作陪,得以在一旁饫闻书林掌故。2009年,恰逢文学山房旧书店创设一百十周年,我利用历年搜集的资料,撰写了《三世云烟翰墨香百年丘壑腹笥藏——江氏文学山房创设百十周年纪念 》一文,刊于中华书局《学林漫录》第十八集。在此文末尾,附录了江澄波先生著述简目,将20世纪90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已刊的《古刻名钞经眼录》、《江苏活字印书》两书之外,江翁历年所撰写的文稿,无论长短、已刊未刊,均网罗其中,分类编排,陆续复印,汇集于一处,成为这部《吴门贩书丛谈》的最初稿。

这部文稿于十年前搜集、编排完成,直到去年,《吴门贩书丛谈》的出版事宜终于尘埃落定。尽管前后经历十年之久,当年八十三岁的江澄波先生今已经九十三岁高龄,所幸此书最终得以顺利面世。

环顾当今中国,南北各地古旧书从业前辈中硕果仅存者,只有苏州的江澄波、臧炳耀二老。与此同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壮大,古籍拍卖已取代古旧书店,成为古旧书销售的主要渠道。而无论是旧时贩书者,还是今之古籍拍卖从业者,一生经手古书无数,有著作传世者却十分稀少。一生经历了继承、经营祖传的文学山房旧书店,公私合营后成为苏州古旧书店职工,退休后以古稀高龄重新开店的江澄波先生,能利用余暇记录、研究经手古书,撰写数十万字的文稿,保护、传播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其难能可贵之处,不言自明。

《吴门贩书丛谈》中所收录的文章,都与古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撰写时间上看,最早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江先生应邀赴北京中国书店,为新从业人员授课时的油印本讲义。这份讲义虽此后曾经用铅字重新排印过一次,但一直在内部流通,外间不易见到。全书较为简易,对于刚从事古书收藏、古书经营者而言,是一部简明的入门教材;最近者是他所撰写的黄裳、赵万里两位先生纪念文章,类似者还有他与郑振铎、顾颉刚、李一氓、阿英等的交往回忆,从中不难窥见他丰富的经历。

新闻推荐

三项措施力促透明化 药价监管机制酝酿升级

从两票制到取消价格加成,从集中采购到带量采购……为了减少药价“水分”,切实降低药品价格,降低患者用药负担,我国政府近年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