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本报记者探访上海垃圾分类处理过程 一个垃圾袋的分类之旅

山东商报 2019-07-04 10:02 大字

奚惠琴的绿色账户卡奚惠琴的绿色账户卡制图/厉建红制图/厉建红行业观察垃圾分类催生“代收”等新职业

在小区内被分类处理

按不同类别分开收运

在压缩收集站“瘦身”

在再生能源中心焚烧

产生的烟气转为电能

我是一个垃圾袋,户籍上海,家庭住址位于普陀区交通路的大洋新村小区。7月3日早上6点半,主人把我从抽屉里抽出来,将厨房垃圾桶中的西瓜皮、蛋壳、粽叶、牛奶盒,卫生间垃圾桶内的湿纸巾、牙膏皮、创可贴,以及客厅垃圾桶里丢的旧鞋子和5号电池,统统打包在一起后,我成了一袋垃圾。一路被主人拎出家门,我兴奋至极,自此就要告别我的小家,开启一段奇妙旅行。文/图特派记者张舒发自上海

最先来到小区分类站

跟着主人从楼道出来,一眼就能看到小区围墙边的一间蓝色平房,门头醒目位置上写着“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点”,看来这是我的第一个落脚点——小区垃圾分类站。根据投放点上张贴的告知单,当天上午,站点只在7点到9点开放两个小时,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随着卷帘门一放,站点就锁门关闭了;小区居民如果再想丢垃圾,只能等到下午5点半到7点半的晚间开放时间。

站内摆放着四个垃圾桶,桶身上分别标注“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字样。在小区保洁员的引导下,主人把已经系好的我打开,给他看了看我肚子里的“货色”。之后主人用垃圾桶上的小锯齿把我划破!紧接着,我和朋友们被主人迅速分开:西瓜皮和蛋壳被扔进湿垃圾桶;牛奶盒、旧鞋子跳进可回收垃圾桶;我和粽叶、湿纸巾、牙膏皮、创可贴一起丢进干垃圾桶;5号电池则独自进入有害垃圾桶。熟练地完成分类后,主人似乎不放心地又看了我们几眼,确认投放无误后,便匆匆地去赶地铁上班去了。

被压缩成巨型“罐头”

和朋友分开之后,正在感怀人生无不散之宴席的时候,垃圾桶突然剧烈摇晃起来,还没等我明白怎么回事,垃圾桶桶身已被人大力举起,我和伙伴们一古脑儿地倾泻而下,如坐过山车般被倒进了干垃圾清运车。车里很拥挤,此前已经上车的烟蒂、纸尿裤、橡皮泥、旧毛巾、破花盆和碎瓷器等同伴很友好地向我打招呼。“这趟车的下一站将要开到交通路1560号,生活垃圾压缩收集站。”看着一脸迷茫的我,一卷防碎气泡膜好心地提醒道。当车开出小区门口时,一辆“湿垃圾清运车”与我们擦肩而过,我知道,那是去接我的朋友西瓜皮和蛋壳的。

果然如防碎气泡膜所说的那样,不到十分钟的车程,我们就被卸载到第二个落脚点,垃圾压缩站。站点内有个看上去力气很大的机器,前端的“打包槽”有点像挖掘机的车斗,不过看上去更深、体积也更大;后端是个长方体大型集装箱。“喏,那就是我们的新家。”防碎气泡膜指着集装箱对我说,“附近二三十个小区的生活垃圾都会被运到这里进行统一压缩,一箱垃圾约重8吨,每天7点、12点、下午5点和晚上8点半各有人来清运一次压缩垃圾。”话没说完,这里的工作人员就将我们倒入了“打包槽”。“哎呦!”我们大叫着和其他伙伴一起被“瘦身”后,塞进了黑咕隆咚的集装箱内。

在再生能源中心内焚烧

这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集装箱就像沙丁鱼罐头,大家摩肩接踵地被挤得变了形,连喘口气都难。“过一会儿,我们又要出发啦。”黑暗中,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被压缩的原因,防碎气泡膜的声音变得又尖又细,“说不定还能遇到你的朋友呢”。

7点钟,一辆沪D牌照的垃圾清运车准时到站,连我们带集装箱一起从垃圾压缩站带走了。随着一路颠簸,我来到旅程的最后一站——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在这里,我们被垃圾车从卸料平台倒入垃圾坑内:天呐,这个垃圾坑足足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看到被惊掉下巴的我,防碎气泡膜淡定地说:“上海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可以在虹口足球场堆出一座21米高的小山,咱们这一箱只能算九牛一毛。”

“我们下一步要去哪呢?”身上压着千万吨垃圾,我费力地发声问道。还没等到回答,我就被一个大抓斗抓起,“防碎气泡膜,你在哪?”我奋力大喊,耳边却什么也听不到,只感到伸向焚烧炉的抓斗越来越热,终于,“吱”的一声,我被点燃了,滚烫的灼烧感没持续几秒,顷刻间我已化成一缕青烟……

产生的烟气转化为电能

不过,故事到这里还没完。我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从焚烧炉进入余热锅炉,产生高压水蒸气,水蒸气再进入汽机闸,推动机组发电。千万别小看焚烧垃圾发电哦,这里日均处理垃圾量能达6000吨,每吨垃圾焚烧发电量达600千瓦时,每年可达15亿千瓦时。烟气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最终由烟囱排出。而在燃烧过程中,我和伙伴们产生的飞灰则经过布袋除尘器收集,整合处理后予以填埋。就这样,我从一个被丢弃的垃圾袋,变成了上海市民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源。

还记得在垃圾压缩站,防碎气泡膜曾说,在再生中心能碰到我的朋友吗?它没有说谎。我的朋友西瓜皮和蛋壳,离开小区后经过层层转运,最终来到再生中心的湿垃圾处理厂。在这里,它们被分拣去除杂质后,经过粉碎、提油等步骤,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1吨湿垃圾产生的沼气约有80立方米,可以发电150度。目前,上海每天产生湿垃圾约6220吨,资源利用能力约占湿垃圾总量的81%;到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焚烧能力达到每日20800吨,湿垃圾资源化能力达到每日7000吨。

而我的朋友牛奶盒和旧鞋子,经过分类挑选后,被打包送往再生资源企业进行利用,上海每天像它们这样的可回收物多达3312吨。另外,5号电池离开我们后,被送到相关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置。就这样,我们各奔东西,继续为这座绿色之城发光发热。

故事主角:

我是一个垃圾袋,家庭住址位于上海普陀区交通路的大洋新村小区。

1分类处理

3日一早,在小区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点,我和粽叶、湿纸巾、牙膏皮、创可贴一起被主人丢进干垃圾桶。

2统一收运

工作人员将分类好的垃圾统一从小区内运走。

3压缩“打包”

随后再被统一送到位于交通路1560号的垃圾压缩收集站之后,我们在这里被统一压缩“瘦身”后塞进集装箱。

4焚烧处理

紧接着,垃圾清运车准时赶到收集站,将我们连同集装箱一起送到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在这里,我们被倒入焚烧炉内进行焚烧处理。

5变废为宝

我们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从焚烧炉进入余热锅炉,产生高压水蒸气,水蒸气再进入汽机闸,推动机组发电。这里日均处理垃圾量能达6000吨,每吨垃圾焚烧发电量达600千瓦时,每年可达15亿千瓦时。

新闻推荐

撞了车,高中生留纸条称负责车主:希望你们坚持本色

有时候温暖和真诚,可能只需要一张字条。浙江两位高中生模样的少年,骑电动车撞上停在路边的越野车,他们先是离开现场,不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