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高危儿早期干预显奇效 市一院康复科成功助早产极低体重高危儿复健

大江晚报 2019-06-13 10:54 大字

六一儿童节那天,市一院举办了一次面对面、心连心的医患座谈会。会上,一位康复科患儿的父亲李先生在谈到曾是病危早产儿的宝宝在一院治疗逐渐康复的经历时泣不成声……

2018年4月,李先生的妻子怀孕35周,因B超检查显示羊水偏少,紧急在外院提前剖宫产,宝宝出生仅重2斤3两,立即转到该院新生儿科治疗20余天,期间皮肤黄染持续不退,胆红素指标直线上升,宝宝反应很差,当时经检查高度怀疑先天性胆道闭锁,生命垂危。家长辗转打听,由医院联系一院新生儿转运系统,将宝宝转至一院新生儿科诊治,诊断为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贫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先天性心脏病,肝功能衰竭(基因诊断)。期间患儿病情反反覆覆,经过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全力诊治,各项指标逐渐好转,患儿在住院一个多月后转危为安,病情稳定好转顺利出院。

宝宝健康恢复的路,并没有因出院回家而中断,对于早产、极低体重儿,出生时高危因素又多的宝宝,在新生儿住院期间,就已得到康复科的康复指导、早期干预。出院后,李先生更是不敢懈怠,认真在儿保科定期随访。看着宝宝一天天长大,李先生夫妻很开心。但是在宝宝7个多月时,头依然容易后仰,翻身还不完全,不能自己独立坐着,儿科副主任张先来凭借丰富的儿保诊疗经验,注意到这个宝宝发育有落后于同龄儿童的倾向,立即意识到有发育迟缓的可能,于是建议家长尽早开始进行康复干预。于是李先生联系到康复科主任纪红,纪主任带领有丰富儿童康复诊疗经验的宫为大医生及治疗师给宝宝进行了全面康复评定,认为宝宝属于高危儿,已有异常姿势出现,考虑为“中枢性协调障碍”,不排除脑瘫的可能。根据小宝宝的情况,康复医学科给他制定了一系列的康复计划,李先生父母也非常积极配合。

为了宝宝尽早康复,减少后遗症,又一次的恢复治疗开始了。综合性康复治疗,运动疗法、平衡功能训练、感统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全面展开。随着康复治疗的介入,宝宝开始学会抬头、翻身,学会坐,开始坐的稳,惊喜的是目前已经开始学站和扶走,可以用小手自由抓握玩具,摸着沙发边竟然也能走几步了,还可以发出“baba”的音,每一点进步,都让李先生激动不已。宝宝的进步是惊人的,纪主任多次组织康复科治疗团队给患儿进行评定,制定了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在宝宝的发育重要阶段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纪红主任介绍说,宝宝已经接近正常同龄儿童的发育水平,但是仍然还需要进行连续的康复监测及指导,以确保宝宝能在生长发育的路上不掉队。

每次带宝宝来儿童康复大厅时,李先生的脸上都露出了充满希望和期待的笑容。在经历了获得新生命的喜悦、宝宝突然病危的绝望,绝望之时重获希望,直至宝宝逐渐康复,这样跌宕起伏的一年里,才有了医患座谈会上,李先生发自肺腑的话语,“是市一院新生儿科、儿保科、康复科给了我宝宝第二次生命,我们全家都将毕生铭记!”

高危儿早期康复干预的重要性:

高危儿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以下情况可列为高危儿:

1、母亲有糖尿病史,孕期有阴道流血史、感染史、孕期吸烟、酗酒史,过去有死胎、死产史等、高龄母亲。2、异常妊娠及分娩史,包括母亲有妊高征,先兆子痫、子痫,羊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各种难产等。3、出生时异常,如Apgar评分<7分,脐带绕颈、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过期产儿、多胎儿。4、新生儿期严重疾病: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颅内感染、病理性黄疸等。

高危儿需要在儿保科进行定期随访,通常为每个月随访一次,及时发现可能的发育异常情况。大部分高危儿经过积极的康复干预及康复治疗可发育为正常儿。对高危儿早期进行抚触、婴儿操、视听觉刺激,或治疗师一对一训练和指导,抑制异常运动模式,可以实现按照正常小儿运动发育过程或者最大可能接近正常儿童发育,所以在早期干预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仍有少部分高危儿可能向脑瘫、自闭症或者发育迟缓的狭义高危儿方向发展。

以往认为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是在出生后6个月内开始,3月内开始干预为超早期,但是我院新生儿及儿保科通过多年的对高危儿的诊治,认为更早期甚至在新生儿阶段就开始进行康复干预,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高危儿治愈所需时间需根据程度及年龄而定,年龄越小用的时间越短效果越好,年龄越大康复所需时间越长,效果相应减慢。

吴云霞 文/摄

新闻推荐

社区消杀老鼠

本报讯(记者周琴)天气炎热是鼠类传播疾病的高峰期,也是灭鼠最佳时期。近日,东区瓜子坪街道阳光馨园社区会同消杀公司,在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