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为担当作为的好干部撑腰
■郑宇飞
“两次招标均无违规行为,信访举报人反映的问题与事实不符……”近日,某地建设局中层以上干部参加了一次特殊会议。会上,纪委监委就该局新任局长拟提拔时被举报的情况进行了澄清。
本是政绩突出、能力出众的好干部,却因一封举报信,险些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如此风波真让人捏一把汗。幸亏纪委监委严查问题、及时发声,还原事实真相,定调是非曲直。这番积极作为,不仅让当事干部长舒一口气,更向当地党员干部传递了明确信号:有举必查、查必有果是原则,但只要行得正、坐得端,党员干部绝不会“背黑锅”。近些年,这样的正名案例已有多起,每一次见诸报端,总能引发热议。
大家之所以为之叫好,是因为有关部门积极澄清对党员干部的诬告错告,不只是为几位干部正了名,更赋予所有干事者底气,在当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通报过的案例来看,涉事党员干部有的铁面无私、严查违法违规,却遭人记恨;有的敢说敢做、不搞溜须拍马,却“落人口舌”;还有的为顾全大局,动了别人的“奶酪”,最终“两面不讨好”……审视这些事发情境,桩桩件件都是烫手山芋,却广泛存在于当前各地各领域之中。正因如此,那些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的干部愈显可贵,如何保护他们、支持他们,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越是向前推进,所触及的矛盾就越深,即便遵规守纪,也难免“磕碗碰盘”。面对工作中的种种不确定性,党员干部敢于往前蹚就是一种勇气,值得好好鼓励和支持。具体到处置举报上,如果干部没有犯错,就要及时说明、主动澄清;如果真有错误,不能急于“一棒子打死”,需要明确区分:是探索试验、推动发展中的无意之失,还是明知故犯的违法乱纪?总之,既不能一味宽纵,也不放任恶意中伤。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需要相关部门在举措上与时俱进、动态调整。
新闻推荐
◎流沙唐诗中有两首“咏蝉诗”特别有意思,分别描写了两只蝉,但从诗的意境来看,倒好像在相互掐架。这两首诗是两...